2016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析版).docVIP

2016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析版)

2016年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 一、【2016年中考湖北孝感卷】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 A.先帝称之曰能 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下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1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答案】 25.D 26.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②(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27.C 28.同:他们都很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简拔”,选拔;“遗”,给予。2句中“而”,却;“予”给。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两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判断作答。C中“要求”与“义正言辞”不合文意。C错,故选:C。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两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分析作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能看出汉高祖会用人;诸葛亮推荐人才也显示这一点。这是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和汉高祖不同的地方是,诸葛亮还提到了品德高尚也很重要。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2016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然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注】①邮馆:驿站的客舍。②砉(huā):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 ) (2)鼠何名老虫( ) 1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4分) 1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 11.(4分)(1)能承受(能承担)(2分) (2)取名(命名)(2分 ) 12.(4分)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3.(4分)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可知原因是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讽刺”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疏通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内容,抓出文中的结尾句“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可知作者通过这一故事讽刺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