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戴宏伟 课程简介与绪论 课程简介 授课对象:高年级本科生 周学时/总学时:2/36 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 Email: kayluo@ 答疑时间:周一、五下午七八节课后(特殊情况除外) 答疑地点:学院4号楼2层经济学院办公室(特殊情况除外)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21世纪教材) ,第三版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 李明志等:《产业组织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肖兴志,张嫚:《产业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 奥兹·夏伊,《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教材与参考书 斯蒂芬·马丁(S. Martin):《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多纳德·海(Donald A. Hay),德理克·莫瑞斯 (Derek J. Morris):《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中译本,2001年。 泰勒尔(J. Tirole):《产业组织理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 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教材与参考书 杨公朴:《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夏大慰:《产业组织——竞争与规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 杨建文,周冯琦,胡晓鹏:《产业经济学》,学林出版社,2004年。 卡布尔:《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 教材与参考书 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李太勇:《进入壁垒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干春晖:《企业策略性行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华宏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涵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马克思曾经从物质生产的角度阐明社会分工有三种形式: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产业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特殊分工的基础。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这一类产业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主要生产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的特点。 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 3.用途关联分类法: 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 4.方向关联分类法: 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 双向关联:纵向关联、横向关联 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 5.战略关联分类法: 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 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 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 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业内容过于繁杂 (三)国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电信G产品介绍.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ppt
- 中国溶栓共识.ppt
- 中国石化SAPHR系统应用培训——人事管理.ppt
- 中国矿集团多元化投资业务发展战略规划.ppt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系统工程().ppt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高等数学——方法上.ppt
- 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ppt
- 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解读ppt杨锋.ppt
- 中国积极心理治疗中心小最怕什么样的原配.ppt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