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探赜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探赜 摘要: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的爱情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爱情诗,但同时又是开先河的、令人惊讶的、成熟的爱情诗。浪漫是这些爱情诗的共同特征。这里面又以意境朦胧的爱情诗最为优美,以大胆表白的爱情诗最具时代风气,而被失败的婚姻所摧残的爱情更是使人痛心。《诗经》中的这些涉及爱情和婚姻的诗篇,一方面反映了恰似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已经不太自由的恋爱状况,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夫权至上的不平等观念给婚姻带来的危害、给女性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含蓄;热烈;苦涩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50-03
引论:一言难蔽之的“爱”
尽管我们相信爱情这种情感在人类中产生肯定是在周代之前很远很远的时代,但是,如果谈到爱情诗或爱情诗的成熟,《诗经》则肯定是“第一”的。这一点足以让我们真正地惊喜和诧异。为此,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另一个可能的历史存在:在《诗经》之前,肯定还出现过与《诗经》中的爱情一样美丽动人的爱情,也一定出现过与《诗经》中的爱情诗一样优美动人的爱情诗!顾颉刚先生说,“因为做诗的人是无穷的,做出来的诗篇也是无穷的,没有收入《诗经》的真不知有多少。”诗三百篇中,爱情诗占的比重很大,直接描写爱情的就有52篇,此外还有许多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诗篇也不同程度地涉及爱情。这些诗篇又主要收在《国风》和《小雅》中。历来对这些涉及到爱情的诗篇进行分类时,学者们往往或简或繁,仁智互见。最简略的大约算是四十五年前的一套文学史教材了:“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风中这类诗歌对此有强烈的反映”、“国风中还有不少恋歌”;最细致的又是比较新的分类研究,陈振寰先生的成果可以作为代表:怀春、思偶、待嫁、恩爱、追求、相思、游乐、密约、幽会、幸福、痛苦。
本论一:在水一方——动人的意境
1.《诗经》中描写得最朦胧的爱情,就是《秦风》里的《蒹葭》。那种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若真若幻的情景,使爱情披上一层飘浮不定的轻纱,亦使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我们今天仍然难以明白,“猛士如云唱大风”的三秦旷野,到底是谁吟成了如此荡气回肠的缠绵之韵,以至于三千年后,其中的答案仍无着落?“……从诗人流露的这种彷徨失望的情绪看,似乎是爱情受到挫折,具体情况很难确定。”到底如何,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林庚先生谈到这首诗时,把其中朦胧的意境搁在一边,而专注于诗句的清新生动。林先生认为:“这样活生生的诗句,是《雅》、《颂》中所没有的。”就是这样描写爱情的轻描淡写又韵味十足,也开启了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先河。随后春秋时期的《越人歌》,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意境上看,说其滥觞于《诗经》中的爱情诗甚至在源头上直溯《蒹葭》,一点都不为偏颇:“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与《蒹葭》中的情景相类似的名篇,还有屈原的《九歌·山鬼》。不过《山鬼》中的主体已不是男子,而是一位幽怀绝世的女子(女鬼)了: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2.与《蒹葭》异曲同工的,是《诗经》的开篇曲《关雎》。《关雎》是一篇古今争议颇多的名诗。虽然孔子早就说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但从汉代开始,一些儒学家特别是理学家似乎老是不满意这首诗的艺术境界,而故意为它贴上政治的或人文的标签,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孔子,将这首诗划入“淫”或“另有所指”之列,真如闻一多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汉人功利观念太深,把《三百篇》做了政治的课本;宋人稍好点,又拉着道学不放手——一股头巾气;清人较为客观,但训诂学不是诗;近人囊中满是科学方法,真厉害。无奈历史——唯物史观的与非唯物史观的,离诗还是很远。明明一部歌谣集,为什么没人认真地把它当文艺看呢!”好在闻一多先生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那个时候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许多文学观点,今天已不再成为“问题”——我们差不多已公认《毛诗序》对《诗经》的许多诗篇包括《关雎》作了很大的曲解了。如此我们再来看《关雎》的意境,就可以很放心地坚持我们在读它时产生的真切感受了。这首产生于周南之地的诗歌,实在表达的就是一位男子(“君子”)对一位女子(“淑女”)的追求和思恋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诗的前三章是一个“动心—追求—自哀”的过程,后二章是想象有朝一日能与这位女子鸾凤和鸣后的琴瑟和谐——这简直就是一个优美的梦境,是这位男子“辗转反侧”之后恍惚之中的美梦了。我们之所以说《关雎》也是一首朦胧的诗,就是因为诗中的这种梦境既像是真的,但终于又是虚幻的:女主人公自始至终藏在帷幕后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