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味子繁育技术探究进展研究
五味子繁育技术探究进展研究 摘要:五味子不仅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而且也是近年来新兴果品之一。本文概述了五味子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
关键词:五味子;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88-2
1生物学特征
五味子为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柔软,不易折断,幼枝红棕色或绿色,老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全株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细长,叶片广椭圆形、近圆形或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有疏浅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花黄白或粉红色。花被6~9片轮生,长圆形,花药5枚,心皮14~50个,离生,幼时聚成圆锥状,花后花托延生成穗状。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桔黄色或白色,内含种子1~2粒。种子肾形,种皮光滑,深褐色或红褐色,坚硬,千粒重25克左右。花期5~6月,果期8~9月。
2繁育技术研究
目前,五味子新品种的选育主要采用选择育种,首先选择优良株系,再结合高效无性繁殖技术进行扩繁,最后上升为品种。1999年,我国选育出第一个五味子新品种“红珍珠”,2011年再次选育出五味子新品种“嫣红”。
近10年以来,随着五味子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吉林省的通化、长白、柳河、集安、靖宇、蛟河等市县推广面积已达近万亩。由于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还没有完全成熟,应用推广较缓慢,因此实生苗建园是产业发展现实所需,同时其又制约着五味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生苗建园的缺点主要是株系间差异较大、抗病性及果实品质参差不齐,不利于规范化的栽培管理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近年来选出的优良品种和品系,在丰产性、抗病性及果实品质等性状上都有较大提高,同时栽培技术及无性繁殖效率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成果推广面积较小成为制约五味子产业发展的又一因素,因此实现五味子品种化建园及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将对五味子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1苗木繁殖
近年来,有关五味子苗木繁殖的研究越来越多,方法也从单一的实生育苗发展到嫁接育苗、扦插育苗、压条繁殖、横走茎繁殖及组培苗繁殖等多种育苗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某些方法和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提高。
2.2种子育苗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就已经开始对五味子实生育苗进行研究和探索,逐渐认识到实生育苗的关键是通过何种技术或方法打破五味子种子的深度休眠,完成后熟作用。唐盘昌(1981年)认为五味子种子在20℃~25℃下,沙藏后催芽率较低温下保湿条件高,而梁鸣(1995年)则认为在3℃~15℃下采用变温处理后,层级时间缩短,种子发芽裂口率高。此外还有采用化学方法进行种子预处理,如刘德旺报道(1990年),当年采收的种子,用浓硫酸浸泡7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用500微克/克的赤霉素溶液处理24小时,以沙为基质,在23℃温箱中培养15天,发芽率可达85%。据陈建军(1991年)、王良信资料(2002年),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后,再进行层积处理,可以使层积时间缩短3个月左右。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方法是艾军、李爱民等人都提出的低温湿润层积+暖湿层积催芽。此法具有容易操作、符合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萌发过程、风险小、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
2.3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技术是果树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在五味子苗木繁殖上已趋于成熟。李爱民(2001年,2003年)采用硬枝劈接的方法实现嫁接苗成活率达到88%,但此技术有诸多不易操作之处,推广应用受限。艾军(2006年)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五味子嫁接方法和成活率上实现重大突破,嫁接方法不仅有硬枝劈接,而且还在绿枝嫁接、芽苗嫁接等技术上实现突破,使成活率达到95%以上,五味子嫁接育苗技术已趋于成熟,这将有利于实现良种化的进程。
2.4扦插繁殖
柳丽(1991年)、李爱民(1996年)研究认为NAA处理效果较IAA和IBA好;绿枝插条和硬枝插条诱导生根率高达85%以上。林昊(2010年)分别从激素、扦插时间、基质等3个方面研究了五味子扦插,认为IBA处理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0%,扦插的最佳时期为六月份,扦插最佳基质为珍珠岩+草炭(1∶1)。由于ABT生根粉用在林业和果树上有较好的诱导生根的效果,因此有研究认为50ppm的ABT效果最佳,生根率达73.6%,但也有研究认为150ppm的ABT一号生根粉效果最佳生根率达87%(陈建军,1991年)。尽管扦插繁殖成功的报道很多,但目前五味子种植业利用此技术大面积育苗及推广的实例还没有,因此,扦插育苗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2.5组培苗繁殖
近年来,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果树及药用植物都通过离体快繁技术实现工厂化育苗。五味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