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血液循环系统药物.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四血液循环系统药物.ppt

* *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第一节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能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Χ Χ a(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过程:三阶段 1.化学结构:D—葡糖醛酸和N-乙酰D葡糖胺残基交替排列直链粘多糖 2.来源:药用肝素由猪小肠粘膜和牛肺提取 肝素(heparin) [化学结构与来源] 1.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 【药理作用】 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 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 2. 其它作用:降脂、抗炎、抗血管内膜增生 ?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 ?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应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 3. 手术抗凝 【临床应用】 1. 自发性出血 2. 血小板缺乏 3.早产及胎儿死亡 4.骨质疏松? 5.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 ?口服抗凝药 基本结构:4-羟基香豆素 香豆素类 双香豆素(dicoumarol) 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 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维生素K拮抗剂 阻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的作用,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型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 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 【药理作用】 1.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 2.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 1~3天达到高峰 3.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 特点: 口服吸收完全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9% t1/2为10~60小时 主要在肝及肾中代谢 [体内过程] 与肝素相似,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 [临床应用] ①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②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同作用。 ③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④水合氯醛、巴比妥类、苯妥英钠诱导肝药酶,因增加凝血作用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 【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vitamin K) 基本结构为甲萘醌。 K1:存在于植物中 K2:由肠道细菌合成 K3:人工合成、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K4:人工合成、乙酰甲萘醌 脂溶性 水溶性 维生素K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维生素K促进肝微粒体酶系统羧化酶的活性,将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中的谷氨酸残基转变为γ-羧谷氨酸,使这些因子具有与Ca2+结合的能力,并连接磷脂表面和调节蛋白,从而使这些因子具有凝血活性。 [药理作用] 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慢性腹泻所致出血,新生幼畜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出血。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作适当补充,以免维生素K缺乏。 【临床应用】 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虚脱 新生幼畜溶血及高铁血红蛋白症 【不良反应】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