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天津东亚毛呢公司.docVIP

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天津东亚毛呢公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天津东亚毛呢公司

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天津东亚毛呢公司   摘要:著名实业家宋棐卿创办的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以生产“抵羊牌”毛线声名远播。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融德、智、体、群四育,用独创的以“东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坚持对员工实施教育训练,塑造员工人格,激励他们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宋棐卿;职业素质教育;企业文化;东亚精神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78-03 1932年4月,一家名为“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的企业在天津成立。创办人宋棐卿(1898~1955),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出生于信仰基督教的家庭,自幼在教会学校读书,后入燕京大学,未及毕业即转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与化学课程,并对美国工商业进行了考察,1922年学成归国。留学生活不但充实了他的学业知识,更使他见识了近代文明,开阔了眼界,深切感受到中外发展的巨大差距。那个年代,虽早已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建立了民国,但中国仍处于军阀混战、相互争夺的纷乱局面。国家并未真正统一,经济十分落后,依然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盘剥。他们掠夺中国的原材料,把诸如火柴、香烟、钟表、乐器、钢笔、毛线等等各种生活日用品和中国尚不能制造的近代机械类产品等运往中国倾销,洋货充斥市场,民族工业极为弱小,利源外溢。据1930年初的海关统计,年入超高达4000亿元,其中仅毛线一项便有3000万元之多。民众大多生活贫苦,受教育少,就业无门,备尝艰辛。因此,宋棐卿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并选定天津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创办了“东亚”,先生产毛线,再制造毛呢,旨在“挽利权,厚国力”,惠裕民生。 “东亚”最初筹资23万元,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成立,设厂于天津当年的意租界,占地20余亩,职工400余人,宋棐卿出任董事长兼经理。其时,已称得上是颇具规模的大厂了。工厂以生产“抵羊牌”毛线称著,后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毛线著名品牌”。由于经营得法,自1933年全部投产以来,毛线年销量由5万磅猛增到1935年的120万磅,翻了20多倍。“东亚”以“国人资本,国人制造”的名声和质量优良的产品赢得了市场。为进一步扩大生产,于1936年投入90余万元,选址过去的英租界(今和平区营口道一带),置地40亩,建成了设施先进、更为现代化的新厂,当年即获得净利18万银元。 “东亚”之所以能获得良好的业绩,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工厂的领头人宋棐卿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宋毕竟是西洋留学出身,从建厂一开始就实行了与中国传统办厂不同的做法。所谓职业素质教育,即不但要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同时注重培养职工的精神、道德素质,将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与基督教的教义融合起来。“东亚”效仿“基督教青年会”的做法,在厂内建立了“职工青年会”,确定“以培养道德,增高学识,锻炼身体,调剂生活,藉使本公司职工为正当公民为宗旨”,设置了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四个部。据该厂史料记载,德育部下设讲演会、研究会,每周六早晨用半小时举办讲演会一次,全体职工参加。研究会每两周组织职员、工友分别研究一次。智育部负责组织“工友补习班”,由本厂高级职员轮流教授,以提高工友知识,“并予工友以身心上修养”,每周六还请外界名人为工友作“学识讲演”。后来,“补习班”发展为按不同文化程度分别组织的甲、乙、丙、丁4个“民众教育班”,进行从扫盲到初中水平的教育。体育部负责球类、田径、体操、国术等活动的组织以及宿舍、浴室、饭堂等公共设施的卫生工作。群育部负责剧团、歌咏队、国乐队、图书馆等项活动的组织。早在工厂成立一周年之时,该厂“一般工友均养成一种极有秩序的动作,咸对工作大有精神活泼,乐不知倦之概”。这些都是其他工厂无法比拟的,如果与夏衍先生的名作《包身工》里所描述的工人的悲惨处境相比,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宋棐卿认为:“欧西各国注重国民教育,故人民素质甚高。我国教育不普及,故人民素质,工作能力均较低。如今时代进步,已非昔日可比,将来如无相当学识,甚难生存于社会上,今日世界先进国家事业与生活均趋向机械化,人工渐受淘汰,凡能力高尚之人,尚可竞争图存,能力薄弱者,则甚危险。异日我国亦能进步至机械化之生活时,我职工则不得不预先充实自身学识,以备争取生存。庶几不落伍于时代”。这既是宋棐卿对国际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也是他办厂十多年经验的总结。 宋棐卿通过几年对工厂的治理,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对员工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系列”,其中一条主线或可称为核心,就是“东亚精神”。用“东亚精神”塑造、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从而凝聚员工,齐一心志,为企业做出奉献。为此,宋棐卿请公司人事部主任、心理学家何清儒博士专门撰写了《东亚精神》内部用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