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建议存在问题和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检察建议存在问题和对策

浅谈检察建议存在问题和对策   [提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除打击犯罪外,还负有宣传法制、教育群众、预防犯罪等法律监督职能,且必须通过非诉讼活动来实现这些职能。检察建议书这一非诉讼法律文书是行使这一职能的载体和形式之一。当前,检察建议工作虽日趋规范,但其在适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探索并完善检察建议规范化建设,是使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更加有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检察建议;问题;原因;对策 一、检察建议在检察工作中的作用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向发案单位指出存在问题并要求限期整改的建议性文书,它在犯罪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具有“亡羊补牢”的事后补救作用 发案单位出现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固然是一件坏事,但检察机关在办理过程中就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发案单位提出建议,使发案单位的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成员能够及时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吸取沉痛教训,并及时进行整改,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二)具有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预防违法犯罪作用 正所谓“旁观者清”,检察机关在办案中,通过预防调查,对犯罪分子思想演变的轨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单位在体制、机制及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通过检察建议,检察机关及时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发案单位及其上级机关,使其更加明确自身或下级单位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明晰容易发生犯罪的薄弱环节,促使其认真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产生预防效果。 (三)具有警示、教育作用 检察建议以人民检察院的名义统一向外制发,其法律的严肃性可以使发案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认识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其认清引发犯罪的薄弱环节,同时向存在犯罪隐患的其他单位提出的检察建议,达到警醒的目的,同时引起受建议单位对职务犯罪危害性的认识,警示、教育他们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强化预防意识,提高对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视,积极采取防范措施预防职务犯罪。 (四)具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用 人民检察院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结合执法办案,针对被建议单位在制度或管理问题上存在可能引发犯罪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预防对策,促进其严格文明执法、自觉遵守贯彻各项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尤其是对于妨碍法律正确实施的情况及时纠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检察建议法律地位不明确,执行力不强 检察建议缺少法律的明确规定,缺乏法定的执行效力。检察建议在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中仅在《检察官法》有关奖励条款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关于处理违法所得的相应条款中提到。有关检察建议的主要适用范围,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只是由检察机关内部工作规范或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出预防犯罪工作意见中提出。相关的法律、司法解释与工作规范都没有规定检察建议的法定效力,特别是就“建议”本身的“词义”来看,仅是“向领导或集体提出自己的主张”,至于“主张”是否被采纳则没有刚性要求。虽然很多学者论述了检察建议在效力上有其权威性、法律性、法定性,但是缺乏法律上的依据。特别是在非诉讼活动中适用范围最广的针对预防犯罪方面的检察建议,没有在相关立法中确立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其执行效力也难以得到保障。 (二)检察建议行文方式不规范,权威性不高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法律文书中规定了检察建议书的文书样式,赋予检察建议以法律文书的权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检察机关对检察建议书的规范样式不够重视,行文样式随意,甚至有的以部门名义发文;有的检察机关规定检察建议“口头”和“书面”方式并用,降低了检察建议的权威性;有的检察机关对发送方式不够重视,如有的用普通信函发送,至于有没有送达到受文单位缺乏相关回执手续;有的没有抄送上级领导机关或主管部门,受建议方在采纳检察建议中缺少上级领导机关或主管部门的监管等等。这些情况影响到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应有的作用,影响到检察建议乃至检察机关的权威。 (三)缺少针对类案的检察建议 通过类案分析对特定领域提出综合性的检察建议,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而从近两年我院发送的检察建议看,主要还是针对个案,即在办理某一个或者某一系列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向发案单位提出的建议,缺少围绕热点问题,在进行系统、整体性的思考、研究犯罪规律基础上,向有关部门发送的检察建议。 (四)检察建议回复制度不完善,跟踪监督不及时,实效性不强 有的检察建议发出后,承办人员未能与受建议方充分沟通交换意见,督促、协助其整改落实不够及时,没有建立健全检察建议跟踪监督回访制度,检察建议发出后有没有得到落实,就不再过问了。有的即便是进行了回访,受建议方也是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