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2.1水污染及其成因.pptx

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2.1水污染及其成因.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1.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结合实际,理解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2.掌握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形成原因。3.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一二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这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2.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类型及机理(1)物理净化机理: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等。(2)化学净化机理: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聚等。(3)生物净化机理: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氧化、分解等。3.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4.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一二图表导读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教材图2.2) 本图在河道剖面上,说明河流自净作用发生的位置以及净化的机理。位置不同,净化的机理也不完全相同。如下表所示:一二二、水体污染现象 2.水体富营养化 一二3.海洋石油污?图表导读富营养化过程对湖泊的影响(教材图2.6)本图以示意图的形式描述了水体(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变为沼泽的过程。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植物营养会使藻类大量滋生,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引起鱼类的死亡。死亡后的藻类又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应者。因此,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演变成沼泽。因此,沼泽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这一演变过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 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水体自净能力与水污染的关系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小一是取决于水量;二是取决于水的流速或水体的更新速度。一般来说,水体自净能力的大小排列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一般而言,在水体污染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自净能力强的水体因其自净速度快,相对来说容易使水体变得清洁;而自净能力差的水体,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水体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海洋的面积大,流速也快,对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也强得多,相对来说不易造成水体污染。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自净能力较强。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题1】 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少,污染物稀释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解析:由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可知,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小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据此可得出答案。答案:D特别提醒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有的经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过程被消纳或同化,但进入水体的重金属如不迁移出去,会长期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甲基汞在食物链中的富集造成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水体污染的类型、危害及其防治1.水体污染的类型及危害根据污染物的差异,可以把水体污染分成不同类型,具体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水污染的防治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题2】 (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第(1)题,河流污染的变化特点要分段表述。水污染形成的原因与降雨量有关,降雨导致地表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影响了河流污染的程度。第(2)题,对环境污染的防治,首先是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再次要加强管理,禁止污染物的无序排放,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也可以采用引水冲污的方法净化河水。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拓展延伸影响赤潮形成的因素易形成赤潮的条件主要包括:①气候条件: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②环境条件:环境污染,如化肥大量施用,灌溉冲刷出的废水中含有营养物质(氮、磷),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机物、营养盐类,这些废水通过江河汇入大海,造成海水富营养化。③生物条件: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④水域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叶倾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