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大哲学系精品课程
第三讲: 老 子
The Philosophy of Laotzi
老子与道家
天道与道
反与弱
无为与自然
儒家价值的批评
一.老子与道家
老子其人
老子其事
老子其书
老子与道家
1. 老子其人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记》
老莱子说
太史儋说
隐君子说
2.老子其事
孔子问礼
老子出关
陈鼓应:《老学先于孔学》
对老子其人,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对《老子》、《论语》成书的时间,都作了详尽而有说服力的考据。
在此基础上得出老学先于孔学的结论。同时分析了过去学界颠倒老、孔学术发展顺序的原因 。
老子出关
鲁迅:《故事新编》
写完, 老子是的时候这么想的:“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关尹喜则给了老子一包盐、一包胡麻和十五个饽饽作稿费。关尹喜还特地申明说,“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
3.老子其书
马王堆帛书 残叶
学者论争——老子的时代问题
1. 以胡适、唐兰为代表的“早出论”,认为《老子》在春秋末年或战国早期就已形成,《老子》成书于孔子之前,是老聃的著作。
2. 一派以梁启超、钱穆、冯友兰为代表的“晚出论”,这一派的观点是向传统说法的一种挑战,但他们的意见也不尽统一。有人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有人认为其成书当在战国后期;极端的意见则认为其成书更晚,大约要在西汉初期的文景之世。但是,其一致处在于都认为《老于》成书远在孔子之后。
4.老子与道家
老子与庄子
老子在各个时期的学术地位
老子与道教
道教中的老子
二.天道与道
1.一些对“道”的描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14章)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忽。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14章)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四章》)
这里老子虽然都是用“好像”(“似”)的字眼,其实是肯定了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统一状态。但在老子体系中,他把这种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崇为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自然”原则,或“无为”原则,这样的“一”也就成为“道”的同义语。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正)。”(39章)
“一”是形成和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则
老子这里讲“道生一”,既有指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的意思,又有道使万物获得统一原则的意思。有了这一统一的状态和原则,然后分化为天、地(阴、阳),通过阴阳变化又产生和气,阴、阳、和三气化合再产生出万物来。
道之为(帛书《老子》甲、乙本均无‘为’字)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这里说“道”是一种恍忽不定,深邃幽远不可捉摸的东西。在恍恍忽忽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形象,又好像有某种实物;在幽远深遂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细微的东西,而且还很实在。但是,这一切都是“道”恍忽幽深的情况。
2.天道
道可道,非常道(1章)
具体的事物都是可以用名称来表示的,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是从“道”那里产生出来的,道是无形无体的,没法用名称来表达,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老子这里讲的是没有任何具体规定性的“无”或“道”,并把它作为宇宙的本原、万物的老根,似乎看到了世界的统一性,不能是某一具体的有规定性的东西,加深了对世界统一问题的理解。
Have A Break!
三.反与弱
1.反者道之动
(1)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互相依赖的关系。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章)
(2)对立的一面,如果它的特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对立的另一面的特点。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41章》
“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45章)
(3)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58章)
(4)“反”思想的不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应对挫折与压力管理教学.ppt
- 【月考卷】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三次月考卷(Unit 5-Unit 6)) 人教PEP版(含听力材料及答案).docx VIP
- CJJ94-2023年城镇燃气室内工程现场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ocx VIP
- 当代中国外交(外交学院)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外交学院.docx
- 顺产后的痔疮护理.pptx VIP
- 企业价值观与文化建设企业价值观与文化建设.ppt
- PWC-贵州农信社营改增项目_培训材料-20160427.pdf VIP
- 试剂售后的承诺书(3篇).docx VIP
- 壤塘县城关小学食品安全应急演练.doc
- 2024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全3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