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件作者杨庆祥第十二章节材料结构分析与测试技术.pptVIP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件作者杨庆祥第十二章节材料结构分析与测试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尚辅网 / * 对材料结构分析、形貌表征、各种性能的测试技术,对材料组织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表征技术构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联系材料设计与制造工艺,直到获得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应用功能材料之间的桥梁。从新材料的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检测评价新技术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节 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最普通和最准确的成分分析方法是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 (1)常量成分分析 (2)微量成分分析 采用各种光谱,包括质谱、红外吸收光谱、可见光及紫外光光谱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气相色谱、高压液相色谱、光发射与吸收谱、X射线荧光分析谱、极谱分析等。主要测量样品的微量成分。 (3)微量微区成分分析 如果需要测量微区,则需要俄歇与X射线光电子谱、二次离子质谱、电子探英guang荧光针、原子探针(与场离子显微镜联用)、激光探针等测量微米和亚微米级范围的成分。 第二节 力学性能的测定 一、高温力学性能的测试 20世纪70年代年代等温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性能与寿命预测成为材料高温力学的重要课题。 20世纪80年代年代以热机械疲劳,即热疲劳和机械疲劳与蠕变交互作用成为时间相关疲劳为研究重点。 20世纪90年代年代仍以时间相关疲劳裂纹起始寿命预测为重点。 二、断裂力学性能与测试 从20世纪50年代年代末开始,提出了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平面弹性应变断裂韧性KIC。其测量包括裂纹伸长测量和试样瞬间断裂时载荷测量。由此预测部件疲劳寿命和损伤极限。在线弹性力学领域从理论到试验都已成熟,而弹塑性断裂力学则处于研究和发展中,没有公认的模型。由于机械零件广泛使用屈服强度较低的中强度钢,先屈服,后断裂,从而要求新的断裂韧性参数。20世纪90年代不仅考虑长裂纹的扩展,而且考虑短裂纹,即考虑裂纹起始阶段的裂纹增长。短裂纹和裂纹门槛值以及在环境腐蚀条件下裂纹增长的研究是当前的重点。 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测试 由于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组织成分不均匀和各向异性等原因,除部分静力试验已有标准方法外,其他试验方法多处在研究中。复合材料试验与金属材料试验有很大不同。这表现在: 1、试验数据取决于试验方法、试验设计、加工、纤维体积和孔洞体积; 2、复合材料制造缺陷影响设计容限大,所以设计、加工试样应于最终产品要平行进行,以得到最有代表性的数据; 3、有与复合材料断裂的复杂性(如基体裂纹、界面分层、纤维断裂和脱粘),试验数据分散性大。 四、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聚合物力学性能数据主要是模量(E),强度(σ),极限形变(ε)及疲劳性能(包括疲劳极限和疲劳寿命)。由于高分子材料在应用中的受力方式不同,聚合物的力学性能表征又按不同受力方式定出了拉伸(张力)、压缩、弯曲、剪切、冲击、硬度、摩擦损耗等不同受力方式下的表征方法及相应的各种模量、强度、形变等可以代表聚合物受力不同的各种数据。由于高分子材料类型的不同,实际应用及受力情况有很大的差变,因此对不同类型的高分子材料,又有各自的特殊表征方法。 第三节 热学性能的测定 一、热分析理论基础与设备 T与Q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来描述,即dQ/dt=k(T2-T1)。其中t为时间。所以T可以被看作为热流的热势,温度差决定热流流动的速度。 Q与能量(U)和功(W)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描述这一能量转换的定律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即dU=dQ-dW。而热力学第二定律由Carnot热机效率的研究直接产生,即dS-∑δQ≥0,其中S为熵。在孤立体系或绝热过程中δQ=0。只有dS≥0的变化才能够进行。然而,在非孤立体系中,由于该式在判断体系变化时需要考虑环境的变化,应用起来并不方便。因此出现了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最小自由焓原理,即dG=dH-TdS,其中H为热焓。G是能够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dG≤0时,反应能够进行。在恒压和体系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H(T)=Cp(T)dT,S(T)=TCp(T)dT,其中Cp(T)为恒压下1mol物质温度变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比热。上述热力学参数可以在热分析设备上测量。热分析设备主要由温度测量装置和加热炉构成。温度测量装置有铂电阻、热敏电阻(半导体温度计)和热温差电偶。 二、热分析测量举例 (5) (6) (4) (3) (2) (1) 金属与合金的结晶和熔化 平衡相图的测定 液体及固溶体的混合焓和混合熵的测定和计算 比热测定 相变激活能的测定 热膨胀系数测定与DMA测量 第四节 材料的显微组织表征 一、形貌观察 1880年发明光学显微镜,能在微米(μm)尺度观察材料组织(最高分辨率为光的半波长)。 1956年电子显微镜的出现把观察推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