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讲座演示稿.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院讲座演示稿

青 海 1 3 宁 夏 2 11 海 南 1 17 39 北 京 3 6 18 上 海 4 4 5 37 天 津 15 香 港 1 1 31 台 湾 52 二,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及办学特点 职事组织管理体制 《学规》管理 教学组织管理 图书、经费管理 (一)职事组织管理体制 山长、讲书、副讲 学生干部——管干、斋长、典谒、引赞 勤杂人员——厨夫、门斗、堂夫、看司等 (二)《学规》管理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三)教学组织管理 自由讲学 升堂讲说与导师制、导生制 考课与展礼祭祀制度 讲会、论辨问难与自学 “岳麓之会”,朱熹、张栻,开讲会先河。 “鹅湖之会”,吕祖谦、朱熹、陆九渊。 四、元明清书院的蜕变 元代,开始官学化 明代,兴与毁并存 清代,沦为科举附庸 明代书院 明末“四毁书院”,加强对书院的控制。 东林书院,江苏无锡,顾宪成、顾允成重修。全国的学术和议政中心,名动朝野。 “岁两大会,月一小会,各三日,悉仿白鹿洞规。远近名贤,同声相应,天下学者,咸以东林为归。” 清代书院 官办,附庸于科举;数量大增,然风采无存。 漳南书院,河北肥乡,清初创立,颜元主持。 倡导经世致用、讲求实学。 其他著名书院:莲池书院(保定) 诂经精舍(杭州) 学海堂(广州) 清末书院弊端:一曰山长充数,不问品学; 一曰士风浮夸,动滋事端; 一曰注重膏奖,志趣卑陋。 1901年,清政府改书院为学堂。 书院在经历一千余年发展演变后,宣告终结! 五、中国书院的文化精神 门户开放,独立办学 讲会自由,学术争鸣 经世致用,传道济世 注重自修,质疑问难 管理民主,师生感情融洽 略说书院 概述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轨迹 二、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及办学特色 三、中西方书院古今发展概貌 四、书院如何走向现代 书院概述 “院者,取名于周垣也。”——王应麟《玉海》卷一六七 官学:官府开办的学校。 私学:学者私人开办的学校。 书院:私学教育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私人创办为主,聚集大量图书, 个人读书治学兼授徒讲学。 1,书院产生的原因 人才选拔制度和社会需要 书籍的集聚和传播 私人讲学的传统 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时代 教育机构 选士制度 夏商周 国学、乡学 ? 春秋战国 官学、私学 ? 汉代 中央(太学)、地方、私学 察举制(孝廉、贤良方正、茂才) 魏晋南北朝 中央(国子学、太学) 、地方 九品中正制 隋唐 中央(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弘文馆、崇文馆)、地方 科举考试制 宋元 中央、地方(书院) 科举考试制(元一度中断) 明清 中央(国子监)、地方(书院) 科举考试制(乡试、会试、殿试) (1),人才选拔制度和社会需要 中国古代学校的分类 贵族教育与平民教育(教育对象) 官学与私学(办学者) 大学与小学(教学内容) 中央教育与地方教育(办学地点) (3),私人讲学传统影响 2,书院选址与建筑文化 选址——风景优美、山川灵秀的名胜之地。 建筑——秩序严谨的内部布局。 (照壁、泮池、讲堂、斋舍、祠堂、 藏书楼、启圣殿、明伦堂等) 审美取向 + 读书入世 + 谨守礼教 书院在选址上非具山水之胜而不取 有如下几个原因: 在中国文化中,山水与人的品德操行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中国隐士文化影响。 寻求幽静胜境,是书院硬件基本要求。 审美的要求。 书院与寺庙的特殊续承关系,也可以作为书院选址的一个重要的注脚。 一、书院的发展轨迹 (一)唐代:书院开始出现    时间:唐朝玄宗开元年间 (公元713—741年)    地点:中央——丽正、集贤书院       地方——湖南光山书院     (二)宋代:书院名扬天下    宋代是我国书院发展最富有朝气的时代:    一是出现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千年学府”,书院之名天下闻名;    二是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顶尖级学者如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等有丰富的书院活动;    三是规范书院教学和讲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确立。 書 院 名 称 位 置 重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