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新教育运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新教育运动课件

第十七章 新教育运动 主讲:谢志斌 第十七章 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三、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 新教育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特征;“一战”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二战”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1889年,英国人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该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1898年,法国新教育拥护者德莫林仿照雷迪的作法,创办了法国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 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利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 此后,在比利时、瑞典、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 乡村寄宿学校的主要特征 第一,都设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设备优良,有利于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智力和 体力的发展。 第二,在管理、教育和教学上具有民主和自由的色彩,学校一般采用家庭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师生拥有自主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密无间。 第三,把学生的各种活动与学习融为一体,把德育寓于民主生活之中,。 第四,教学内容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鼓励合作的团体学习活动,课程设置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五办学目的是为资产阶级培养新一代领导人,招收对象仅限于中上层阶级的子女,规模小,学费昂贵,学校完全独立于国家教育系统之外。 进入20世纪,新教育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爱伦·凯(瑞典)、德可乐利(比利时)和蒙台梭利(意大利)等人。 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1912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 1919年,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撰文总结新学校的基本经验与理论原则,共30条,成为新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 1921年,来自40个国家的100多人在法国的加莱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代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 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 7项原则,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言。 新教育的7项原则 第一,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增进儿童的内在精神力量; 第二,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 第三,教育应使儿童的天赋兴趣自由施展; 第四,鼓励儿童自制; 第五,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 第六,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 第七,要求儿童尊重他人,并保持个人尊严。 新教育运动传入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 二战后,新教育联谊会着重讨论战后教育的改革问题。这标志着新教育联谊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意味着新教育运动本身开始走向衰落。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三、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 (一)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二)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 “劳作学校理论” (三)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一)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教育思潮,它强调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拓宽了新教育理论的基础,对20世纪教育科学化历程有着重要的贡献。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梅伊曼(1862——1915)和德国教育家拉伊(1862——1926)。 梅伊曼于1901年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在教育史上他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实验教育学的性质、方法、研究范围和任务。另一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了《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它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 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3.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订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 4.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5.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 (二)凯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