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用套红版国文6电子教学讲义L4劝学
勸學 荀子
壹、荀子簡介
姓名 名況,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稱「荀卿」,古書中也有稱「孫卿」的。 時代 【 戰國末年 】趙人,生卒年不詳。 生平 曾周遊列國,晚年仕楚。 思想 【 天行有常 】的自然觀
荀子將正常的自然現象看成是天的運行規律,把自然界中一些反常的現象看成是天的運行表現,與社會人事無關。天是客觀存在,有其自己運行變化的規律,不因為人的意志、目的而轉移。荀子的天論思想,正確地說明了天人的關係問題。而且他【 人定勝天 】的思想,使先秦時期天人關係的理論達到了時代的高峰,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星隊(墜)、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儻)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
【 化性起偽 】的人性論
荀子的人性理論為「人之性惡」和「化性起偽」,為了治國安民,就必須變化性情,節制欲求,積習成善,節欲合道,用禮養欲,如此才能建立倫理道德的秩序。
「化性起偽」:人性趨向於惡,後天施以禮義教化,就可以使人由惡變為善。
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 隆禮重法 】的政治觀
荀子認為人生來有欲望的要求,如果這種要求沒有適度節制,就會發生爭奪,造成社會混亂。為了防止爭奪、混亂,就要制定「禮」和「法」,以此來規範人們的行動。
「禮」是「法」的基礎、根本、綱領,「法」是依據「禮」的準則而制定的。禮與法是相為表裡,不可缺少的。 荀子 漢 劉向整理校訂,定著三十二篇,取名孫卿新書。
後來因為「篇簡爛脫,傳寫謬誤」,唐代 楊倞為之訂正注釋,將三十二篇分為二十卷,改名為荀卿子,簡稱荀子,成為後世通行的本子。
清代 王先謙的荀子集解,彙集清代學者的訓詁考訂成果,內容最為詳實。梁啟雄 荀子柬釋,綜合各家校釋成果,以「簡易、簡明、簡要」著稱。
內容大約可分為三類:
荀子本人所著者有二十二篇:勸學、修身、不苟、榮辱、非相、非十二子、王制、富國、王霸、君道、臣道、致士、天論、正論、禮論、樂論、解蔽、正名、性惡、君子、成相、賦。
荀子弟子記錄荀子言論者有五篇:儒效、議兵、彊國、大略、仲尼,這些篇章雖然不是出自荀子之手,但也是研究荀子思想可信的資料。
荀子及弟子整理的記傳雜事有五篇: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堯問。 文學
成就 注重文學的實用性。
綿密深刻。同時有許多駢詞儷句,對仗十分工整,勸學篇即為代表。
荀子是「以賦名篇」的第一人,其五篇賦:禮賦、知賦、雲賦、蠶賦、箴賦。其問答的形式與詠物說理的性質,影響漢賦的形式和內容。
荀子非常重視通俗文學的教化功能,書中有一篇成相辭,體裁是當日流行的歌謠體,荀子借用它來闡揚為君、治國、尚賢的道理;文中敘述賢君堯 舜,暴君桀紂的事蹟,也論述了為政的規矩。 其他 荀子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原因為:
荀子主張性惡說,與孔 孟思想有異,不能算是儒家正統學說;尤其宋 明理學發達以後,程、朱等人崇孟抑荀。
李斯、韓非是荀子的弟子,他們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還曾幫助秦始皇推行嚴刑峻罰的苛政,被後世史家強烈批判,因此儒家學者往往將荀子摒除在儒學正統之外。
貳、字義辨析
形 義 例 已 停止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通「矣」,語助詞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左傳 燭之武退秦師) 已經 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顧炎武 廉恥) 隨後、旋即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歸有光 項脊軒志) 生 出生 「生」而同聲,長而異俗。 生長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生命 不速治,且能傷「生」。(方孝孺 指喻) 生徒、學生 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音ㄒㄧㄥˋ,【 天性 】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絕 【 橫渡 】 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隔絕 】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陶淵明 桃花源記) 間斷 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蘇軾 赤壁賦) 棄絕 王化所敷,羈縻勿「絕」而已。(藍鼎元 紀水沙連) 漸 【 浸泡 】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逐漸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歐陽脩 醉翁亭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