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诚信建设的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诚信建设的思考   【摘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政府是诚信政府,和谐社会是诚信社会,诚信已不仅仅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还关乎到经济健康运转、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诚信建设是经济得以健康运转的前提,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保障。推进诚信建设,要完善诚信体系,要推进政务诚信,要加大惩治力度,要强化宣传教育。   【关键词】诚信;法治;建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一直被视为立身之本,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首要准则。孔子日:“人无信不立。”孟子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国社会向来崇尚“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言必信,信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今,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政府是诚信政府,和谐社会是诚信社会,诚信已不仅仅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还关乎到经济健康运转、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诚信建设已经成为繁荣社会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今中国,社会诚信状况越来越差,诚信缺失现象已经成为突出问题,侵蚀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再到“涉毒胶囊”“塑化剂饮料”“假鱼刺”,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再到“诈捐门”,从假文凭到档案造假,再到学术腐败,每宗个案都是高危警报,每次事件无不举国震惊。今天的社会似乎到处都是骗子,到处都有陷阱,人与人之间已经不再信任,我们教育孩子竟然都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等。诚信这个美好的词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触动国人的神经,它变得复杂又沉重,让人失望又疼痛。   (一)诚信建设是经济得以健康运转的前提。诚信是市场交换的前提,也是实现贸易活动的保障,稳固的信用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源泉。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重视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中的诚信,把它看作是商德之魂。《吕氏春秋》中有“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的说法,大意是说,如果手工业者缺乏诚信的话,生产出来的器具质量一定不过关。中国人经商自古讲究“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把信誉看作是经商的命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出现了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诚信缺失现象,暴露出我国诚信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只有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才能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诚信建设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老百姓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诚信是其中的构成要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就更无从谈起,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   (三)诚信建设是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保障。从抢购洋奶粉,到抢购马桶盖,再到日益兴起的国外日用品代购行业,从碰瓷、老赖层出不穷,到扶摔倒老人反被讹,无不折射出中国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生产者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经营者虚假宣传、虚假折扣、虚假馈赠;管理者事前监管缺位,事后处理懈怠,让老百姓防不胜防,不小心就掉入陷阱,动不动就要投诉起诉,何来安居乐业?   二、诚信建设与法治的关系   诚信原本是道德范畴,靠思想感化、言传身教来推行。法治靠法律规范来保证。但在诚信缺失严重、道德滑坡现象比比皆是的今天,仅仅依靠道德准则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做好诚实守信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诚信法律体系,依靠法治鼓励诚实守信,加大失信成本,明确失信责任、制裁失信行为。   (一)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需要借力法律。在德国,火车站是完全开放的,没有人管,随便进出,没有查票、验票,上车也没人管你。那为什么秩序还那么好呢?就是因为有健全的法制以及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作保障。如果你被抓到一次,你这辈子的信用就完了,交的税就得比别人多,到银行贷款,几乎寸步难行,这样一比较,逃票就太不划算了。这就是制度的力量。从我们国家来讲,在失信事件频发的今天,仅有道德批判已经远远不够,是时候以制度来支撑诚信了。   (二)诚信建设需要建立健全诚信法律体系。当前,我国诚信法律体系建设处于摸索阶段,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统一的法律,即使在少有的法律条文中提到诚实守信,也只是停留在原则上,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有关诚信规范的法律条文主要有:《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消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