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潮(三)
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就是钱江涌潮。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道去《观潮》! 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的重点文言词句。 2.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疏通文意理思路 南宋的国都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体味一下南宋都城的生活风俗吧! 南宋 《武林旧事》 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注意把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小结】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精读课文析语言 课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描绘了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既各自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连贯、相互映衬,组成了一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钱塘大潮交响曲。下面请随老师一道去观潮—— 1.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交流点拨】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一、二段的内容。 【交流点拨】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3.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交流点拨】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第四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交流点拨】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一)整体感知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作者围绕“观潮”刻画了哪几幅图画? 【交流点拨】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潮水汹涌图 2.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水军演习图 3.写弄潮健儿的英姿。——吴儿善泅图 4.写观潮人众之多。——游人观潮图 (二)文本研读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从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声(声如雷霆)、势(吞天沃日)几个方面由远及近。雄伟壮观。 2.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交流点拨】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又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3.阅读下面这首词,说说词中的哪些句子与课文的描写相吻合。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交流点拨】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三)语言赏析 本文语言生动而形象,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和比喻、夸张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永泰县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 福建省永定县第二中学2015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沪教版.doc
-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17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福建省武平县城郊初级中学2016年九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17年九年级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17年九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17年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6年秋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doc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