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知识储备.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散文知识储备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 ?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 ?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 ?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 ? 象征、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 ?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 ?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 ?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 ?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 ?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 ?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 ?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 (2)生动、形象 (3)深刻、隽永 江苏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 江苏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江苏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 ?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 ?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 ?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 ? 1.比喻:生动、形象 ? ?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 ?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 ? 4.反问:加强语气 ? ? 5.反复:强调 ? ?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 ? 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 ?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 ?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 ?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 ?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 ?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 ?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三、阅读技巧 ?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