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论
1988年巴黎国际研讨会: “人类如何面向21世纪?”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阿尔文(瑞士,获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传统文化关联着民族精神的整合 3、传统文化关联着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 * * * * * * 松本一男《中国人与日本人》 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 利玛窦《利马窦中国札记》 林语堂《吾国吾民》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金紫千《中华文化之魂——研究中国人》 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狭义上讲,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文化? 传:相传继续。 统 :本义是丝的头绪。在古代缫丝工艺中,把蚕茧煮过后,抽出丝的头,才能缫出一束丝。统的最初含义就是“聚拢许多丝的头绪”,引申为“在众多因素中,把握住一个可以控制或者统领全部根本或者关键”的意思。 传统? 传统就是对一个国家、民族等团体的极其重要的东西的传承。只有传承这个重要的统,才能成为国家或民族。 传统? 它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传统文化? 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的许多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少有人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 我们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 中国戏曲的国粹京剧,道具保存最好的,是日本的京剧爱好者。在中国观众渐稀的京剧艺术,被西方人叹为观止; 中国书法家的作品因在国外得到好评而身价倍增; 中国学生对《论语》的了解,不如某些外国留学生…… 福州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 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在对待食品方面,只有12%的人选择中餐作为大餐,51%的人选择麦当劳、肯德基作为大餐,还有26%的人选择牛排作为大餐;在对“最喜欢的一首歌”的选择上,37%的人选了英文歌曲,只有20%的人选择国内的老歌,28%的人知道国歌的原名是什么。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争论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争论 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争论,归根到底还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本国已有的文化传统,如何建设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国家。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争论 三种论调: 一是全盘否定论 第一次:新文化运动时期 第二次:1966年“文革”期间 第三次:上世纪八十年代 《河殇》 “亚细亚的太阳陨落了”; “单靠这片黄土和这条黄河……已经孕育不了新的文化”; “崭新的文明,它不可能再从黄河里流淌出来”……. * 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 “多少年来,我到中国很多次,中国人现在抛弃了自己很多好的传统,追求我们西方某种罪孽的东西。我在西方失去了什么,想到中国来寻找,结果中国多数人抛弃自己好的东西学我们西方坏的东西。”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争论 一是全盘否定论 二是儒学复兴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争论 一是全盘否定论 二是儒学复兴论 三是 综合创新论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1、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的历史形成 萌芽阶段 先秦时期: 春秋战国:儒家、道家、法家、 名家、墨家、阴阳家、 杂家、农家、纵横家 儒家: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推崇孔子学说,影响最为深远。自汉至“五四运动”前,一直在中国思想界占重要地位。 道家:以先秦老子的“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汉代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但老子的学说实非宗教。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法家: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实是古代的逻辑学。代表人物公孙龙。 墨家: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创始人是墨翟。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主张“合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