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新发现的资料解读英敛之的早期思想.PDF
从新发现的资料解读英敛之的早期思想
周萍萍
清朝末年,国势衰微。面对处于危机中的国家,有儒学背景的英敛之选择加入 了天主教。本
文以长期为学界所忽视的报刊 《益闻录》 中所载英敛之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早年护教
思想和爱国爱民的情怀。对英敛之早期思想的认知,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后来的种种举措,如积极
创办 《大公报》、直接参与到历次抵御灾害和赈济灾民的社会活动,以及努力筹建 中国公教大
学、大力推动中国教会的本地化等。
关键词:英敛之 《益闻录》 天主教 护教
作者:周萍萍,1972年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目前学界关于英敛之的研究,多集中于 1900年之后其在宗教、文化、教育、慈善等方面的
贡献及影响,鲜有涉及 1900年之前①。即使是治中国天主教史的大家方豪先生的 《英敛之先生
年谱及其思想》一文,对 1900年之前的英敛之亦着墨不多。这主要因为在 1900年之前,英敛之
的大部分作品都零散发表在各种报刊上,多数都没有收入其文集,故而学界对此几无关注。笔者
有幸在上海图书馆所藏报刊中找到一批英敛之早年发表的文章,希冀这些资料能够为学界研究提
供帮助。
英敛之,姓英名华,字敛之,号安蹇斋主、万松野人,赫佳 氏,正红旗人。1867年生于北
京,1888年领洗入天主教,1926年去世。 《清史稿》载:“(英华)博学善诗文,工书法。著书
立说,中外知名。”② 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 《大公报》,以 “开风气 ,牖民智,挹彼欧西
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作为宗旨。而在 《大公报》创办之前,英敛之的文章大多刊登于天主教
会在华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 《益闻录》上,这些文章充分体现了其早年护教思想和爱国爱民的
情怀 。
《益闻录》的创办人是天主教神父李状。李状原名李浩然,字问渔,号大木斋主,圣名劳楞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清末 民初 中国奉教知识分子 的信仰磨砺——以英 之为 中心的个案研究”
(11BZJ017)的阶段成果 ;同济大学 “欧洲哲学与文化研究”项 目资助 (编号 102110)。
① 如方豪:《英敛之先生创办 (大公报的经过》,见方豪: 《方豪六十 自定稿》 (下册),台湾学生书局,
1969年 ;侯杰 : 《(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DonoldParagon: “Ying
Kien—chih(1866—1926)andtheRiseofFujen,theCatholicUniversityofPekiag”,MormmentaSerica,1961等。
② 《清史稿》四四册 ,卷四八六,列传二七三,文苑三,北京:.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 13436页。
· 126 ·
从新发现的资料解读英敛之的早期思想◎
佐,江苏川沙 (今 海浦东)人。乍 『¨J渔 于大主教 家,门称: “自先祖奉教以来,业已八
”① l862年,乍 ¨『J渔 、r耶稣会创办的 依纳爵公学 (徐汇公学),入耶稣会修道;1869
。
年晋升为川铎,先后传教于江苏松江、 浦 、年『i (以 地名均在今上海境 内)和安徽建平、
宁q【等地;1878年 I【II沪后 ,创办了人主教会在华…版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益闻录》。该报没
“恭录 渝、教皇谕}=}、西报摘匀乏、中新两报摘录、文苑”等栏 目,发行面不局限于教内,
对时人 ,厂解外面 界 、接触西方义化起剑 定作川。白l891年起,英敛之开始在 《益闻录》发
表文章,至 l898年前后共有近 白篇‘文:章,它们允分反映 英敛之的早期思想。
英敛之虽魁旗人出身,但是家1并 显赫,其一斋: “仆家世微寒,先代无达者,生长陋
巷,耳 }1所逮,罔非俗物。”② 受满人擅长骑射的影响,英敛之早年 曾习武, “不屑于雕虫刻
篆”,但是20岁左右却成为其人 中的一一个转折点,他开始弃武从文。从诸子 家到稗官小说,
他无 浏览。山于贫I=1_:l坎坷的影响以及 今群:f5的熏陶,他 日睹当时国家衰败 、政治黑暗、吏治
腐败 ,不山得愤世嫉俗。那刚,‘英敛之结交_rl一帮朋友,常 他们 “酒酣耳熟,相与抵掌谈天
下事。遇奸贪误国、豪暴虐民诸行为,未尝不发指眦裂,痛恨唾詈,为之接墙终宵也” 。面对
外侮频加、国家整体昏聩愚昧、习武已经 “见遗于社会,无补于身家”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