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脊手法

整脊手法 第一节整脊手法的理论内涵 一强调脊柱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和大梁,它内连五脏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脊髓及其相应的神经更是连接大脑的信息枢纽和指挥全身的第二生命中枢。因此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健康与否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极大。 二脊柱病变乃多病之源 脊柱解剖结构的改变与力学平衡的破坏,是引发颈肩腰腿痛(运动系统疾病)及其它各个系统数十种内脏病变(所谓脊柱相关疾病或称脊柱源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脊柱病变乃多病之源。 三脊柱病内外平衡失调理论 脊柱的力平衡系统由内外两个平衡系统组成 内平衡系统(骨性平衡系统,刚性平衡系统,静力性平衡系统) 由椎体-椎间盘-小关节-前后纵韧带+胸廓与骨盆组成 外平衡系统(肌性平衡系统,柔性平衡系统,动力性平衡系统) 由脊柱周围的肌群及其它软组织构成 内外两个平衡系统刚柔相济、相辅相成、协调作用,共同承担人体自身的中量及运动产生的各种应力,维持其力学平衡,并保证相应的神经血管畅通,功能正常,使脊柱成为一个既稳定又灵活的整体。 一旦上述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颈肩腰腿痛或多种脊柱相关内脏疾病。 关系:脊柱-软组织:电线杆-铁丝 脊柱-骨盆:高楼-基座 桅杆-船体 治疗原则:内外兼顾、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筋骨并重。 王氏整脊手法的目地:矫正关节错位,消除肌肉痉挛,恢复和/或重建脊柱力学平衡,解除神经血管压迫,改善代谢,消除症状。 王氏手法的特点是: 1、理论上符合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要求; 2、手法精炼准确,高效轻巧,立竿见影,没有痛苦;(评审专家语) 3、一般情况下,只需1人操作,亦不需特殊设备 原则: (一)精神放松,情绪平稳; (二)肌肉松驰,没有抵抗; (三)定位准确,复位完全; (四)施术轻巧,安全无痛。 要求: (一)体位科学合理; (二)力学角度准确; (三)手法精炼轻巧; (四)1人独立操作(力求做到) 第二节.颈椎复位手法 一.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 (一)人员:1人即可,不需助手 (二)优点: 1.患者平卧,心理平静,有安全感; 2.颈部伸肌及屈肌均完全放松。(坐位时总有部分肌肉不能完全放松) 3.由于床面限制,旋转角度最大不会超过45,不易失手,不易导致医源性损伤。 (三)程序:手力牵引一成角调节--旋转复位 1.手力牵引 方法:双手颌一枕牵引,持续数分钟。(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力) 目的: (1)颈肌属横纹肌(随意肌),特点是可随意支配而自由收缩,但易于疲劳。手力持续牵引之目的是使颈肌产生疲劳,以消除病理性痉挛,使其失去抵抗,以利颈椎复位。 (2)持续牵引,使颈部两侧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动拉伸状态,整个颈椎各椎体犹如被肌性小夹板保护固定,小关节处于闭锁稳定状态,不致因复位手法而任意移位。 2.成角调节: 成角: 上段(C1-2):略低头(0-15) 中段(C3-5):轻度屈颈(15-35) (3)下段(C6_7):中度屈颈(35-50) 3.复位手法: 令患者轻轻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部(勿须用力按压或推顶!)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屈颈度数,使成角落于患椎(指下会感到受力支点),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挫旋转,并向后上方轻轻提拉-下,即可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可同时有关节滑动到位之感觉),复位即告成功。其余患椎可按同法逐--复位矫正。 (四)机理: 1.由于低头或屈颈,使相应颈椎节段曲折成角,该部颈肌松驰,失去拉伸力,相应椎体暂时失去保护而处于失稳状态,给该部手法复位创造了条件。(而其他不需复位之椎体仍在牵引保护之下,仍处于稳定状态)。 2.根据患椎所处位置高低,由低头及屈颈之度数来决定成角落点部位,(椎体高位一低位,屈颈度数小一大),医者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选择。 (五)体会: 1.患者仰卧,平静放松,有安全感,能较好配合。 2.颈肌放松,术者不需用过大暴力去克服因某些部位肌肉紧张而产生的抵抗,因而患者无痛苦。 3.屈颈成角于患椎,目的是使该椎体各关节处于失稳状态,因而只需轻轻旋转/提拉,即可复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能事半而功倍。 4.其他体位下(如坐位),某些节段(如中段)复位较易成功,而某些节段 (如枕一C1-2,C6-7-T1)则复位往往较难。若欲达完全复位,则常常需用较大力量,并需辅以拇指/食指等用力顶推患椎,患者既感疼痛不适,术者也易因用力过猛而失手,若旋转过度,则可造成损伤,安全系数相对较小。 5.某些坐位复位手法,有时需使头颈部处于后仰状态,但若遇有颈椎间盘突出尤其是有脊髓一硬膜囊受压的患者,此种体位下再旋转颈椎,因椎体后缘剪力过大,常可造成重大意外,危险性较大。故应视为禁忌体位、禁忌手法。 6.本法自始至终均使颈椎处于牵引状态下,有利于减轻神经根之压迫,操作中不会加重症状,比较安全。 7.卧位成角定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