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作 物 栽 培培训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 作 物 栽 培培训课件

农 作 物 栽 培 郭静 副教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农艺系 授课内容 一、棉花 二、油菜 棉花 一、我省棉花生产的地位与现状 年均植棉面积在600万亩左右,年产量在30万吨左右,分别位居全国的第5和第6位,形成了淮北、沿江和江淮三大自然棉区。2003年后淮北棉区棉花面积快速下降,沿江棉区平稳上升,到2007年,这两大棉区植棉面积占全省总面积比例趋于接近,分别为41.3%和42.8%,江淮棉区植棉面积基本稳定,所占比例为13.1%~15.9%。2006年开始,沿江棉区棉花总产超过淮北棉区,占44.0%~47.0%,而淮北棉区降为37.0%~42.3%。从单产看,从2004年开始,沿江棉区平均单产均高于淮北棉区,而淮北棉区高于江淮棉区。 二、当前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品种“多乱杂” 2003~2009年安徽省种植的棉花品种每年接近100个,多数县种植品种50-100个,有的一乡就有50多个棉花品种,由于多、乱、杂,造成棉花纤维品质一致性差,影响商品原棉的竞争力。良种良法无法配套,影响了新品种的增产潜力的正常发挥。 (二)盲目追求大桃 棉农选择棉种往往把单铃重(大桃)做为首选标准。追求宣传材料上的7克左右的大桃,不稳产。(宜选用中等偏大铃品种,单铃重5.8-6.2克左右,不宜过大) (三)杂交棉密度越种越稀 长江流域收获密度持续9年降低,有些密度不1000株/亩。 密度过稀的不良影响 1.投入增加。由于棉花种植密度过稀,不仅浪费了棉田前、中期的温、光等自然资源,而且靠增施化肥快速增大棉株个体,加大了投人,以至棉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2.风险加大。由于棉花种植密度过稀,要夺取棉花高产,主要靠棉株个体优势的发挥,如果棉花前、中期遭遇自然灾害,不能迅速搭起丰产棉架,那么中后期的个体优势很难弥补前期生育的不足。 3.品质下降。由于棉花种植密度过稀,形成棉花产量主要集中在棉花生育中后期的高大棉株个体上,靠上部果枝和外围果节的大量集中结铃,优质高产棉铃减少。 二、当前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施肥不合理 1.注重化肥,不注重有机肥。 2.用肥比例不协调。 3.施肥时期掌握不好。 4.施肥方法不科学。 (五)忽视次要害虫的防治 枯萎病、黄萎病呈加重发展态势;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为害较轻,防治到位率较高,但棉叶螨、棉蚜、斜纹夜蛾、棉盲蝽、棉粉虱等害虫危害突显,已上升为主要害虫,且危害逐年加重 。 (六)存在“惜投惜管”现象 受金融危机对棉花生产的冲击,2009年上半年棉花生产现金投入减72.9元/亩,减幅达一成多。 二、当前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七)“三丝”含量高 (八)缺乏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撑 棉花种植面积、产量以及价格每年的波动幅度均较大,且波动周期越来越短。据统计,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减1000万亩、产量比上一年增减100万吨的概率为50%。 三、2008年及2009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一)主推的品种(适于安徽省)(8个)   鲁棉研28号:   鄂杂棉10号:   银棉2号:   中植棉2号:  湘杂棉8号:科棉6号:适宜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安徽种植。  邯杂98-1:适宜江苏、安徽淮河以北 豫杂35: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麦田春套种植。 (二)棉花主推技术 1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 适合于黄淮棉区及长江流域棉区 2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适用区域:我国东部沿海、大江大河沿岸和西北内陆地区有较大面积盐碱地, 3 棉花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4应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1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 ?杨铁钢博士研究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于1999年取得突破后,2003年在三县生产示范面积4200多亩,并通过专家鉴定。2004年生产示范面积为3.6万亩,范围扩大到江苏、安徽,并获“发明专利证书”。 ????2004年10月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从河南省农科院独家买断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以后,该公司又在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北等9省80多个县市示范种植12万多亩。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全国建立了18个工厂化育苗点,今年增设到52个工厂化育苗点。该公司示范推广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自动播种、自动管理达到了工业化生产水平。 1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 实践证明,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不仅每亩可节本增收150多元,而且可以节省1个多月的育苗时间,大幅降低移栽劳动强度,使以前繁重的营养钵移栽变得老幼皆宜,解放了棉区劳动力。棉花无土育苗技术自2000年试验成功以来,已在11个省60个县累计推广60多万亩,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经过各方努力,关键技术进一步创新,成功研制了新型营养液和生根剂等新技术产品,找到了培育壮苗、地膜覆盖、喷施促进剂等关键技术,配套技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