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导论2010C.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导论2010C

Department of Marine Science,CUGB 《海洋科学导论》讲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第三章 物理海洋学基础 第一节 海水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第四节 古海洋学 1.1 海水的温度 1.2 海水的密度 1.3 海水的其他性质 海洋水温的分布 海洋水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等温线带状分布,水温自低纬到高纬递减 热带海域水温最高,水平变化梯度小;南北 40°- 50°间梯度最大 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 夏季大洋水温明显高于冬季,冬季水平水温梯度明显大于夏季 上层水温垂直梯度大,深层水性质均匀,水平和垂直梯度均很小 海水密度与温盐的关系 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 纯水的密度在4°C时最大   4°C时, 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4°C时, 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海水由于含有盐分,最大密度值偏低 1.3 海水的其他性质 0-80m 透光带 80-200m 弱光带 200m 无光带   透明度   水色 透明度和水色均取决于海水的光学特性。决定水色和透明度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悬浮物质(包括浮游生物) 透明度 深度 水 色 蓝色水色高(号码小),褐色水色低(号码大) 第一节 海水基本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第四节 古海洋学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2.1 科里奥利效应及其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2.2 波浪 2.3 潮汐 2.4 水团和洋流 2.1 科里奥利效应  1884   (Coriolis effect,Coriolis deflection) “科里奥利力” “Coriolis Force” Fw (weight) = Fg (gravity) + Fc (centrifugal) Coriolis force (CorF)= 2m Vm Ve sin F Vm 地球自转角速度 Ve 物体运动的速度 F 地理纬度 m 物体质量 科里奥利效应及其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科里奥利效应及其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2.3  潮汐 1、潮汐要素 月球对地球上任意地点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减去月亮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所得的力即为引起地球潮汐现象的原动力 长江口涨落潮 1、水团(water mass) 海洋里规模宏大而温、盐相对均匀的水体。大多数水团形成于确定海区的表层,少量则形成于海洋内部的混合作用。  表层水团 次表层水团 中层水团 深层水团 底层水团 水团多数形成于海洋表层: 赤道:高温低盐 副热带:高温高盐 副极地:低温低盐 极地:低温低盐或低温高盐 下部各水团均由表层水团下沉生成: 南极底层水、 北大西洋深层水、 南极中层水、 北大西洋中层水、次表层水 南极底层水 (Antarctic Bottom Water AABW) 源地:南极威德尔海 4000m 北大西洋深层水(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 ,NADW)源地:北大西洋挪威海 1500-4000m 南极中层水 (Antarctic Intermediate Water AAIW) 源地:南极辐聚带(南纬55°左右海区)800-1500m 北大西洋中层水(North Atlantic Intermediate Water) 源地: 西北辐聚带(北纬60 °左右海区) 次表层水 源地: 南北亚热带辐聚带 (南北30 °左右海区) 200-800m 2、洋流(ocean current) 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种运动本质上是重力和风力驱动下形成的联合效应。  密度流 吹送流 补偿流 潮流 三类洋流:(成因分类) 吹送流(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艾克曼螺旋 Eckman Spiral ①吹送流:(以西部边界流为例) 墨西哥湾流(Gulf current) 黑潮(Kurashio) 环南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即 “ ACC ”) 表层宽度:100-200 km深400-500m 表层流速:3-4 km/h 最大流量: 65×106m3/S 20倍 表层宽度:近2000 km 表层流速:15-20 cm/S 最大流量: 190×106m3/S ⑤补偿流 赤道上升流 离岸上升流 极地上升流 上升流形成机理 3、密度流与全球环流体系 AABC (W) NADC (W) 表层-深层水循环和全球热传送带 第一节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