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权力关系中的第三人效果数位家庭人我影响评估的性别差异与支持行为分析.PDF
‧新聞學研究 ‧第 一二四期
2015 年7月 頁 117-164 研究論文
家庭權力關係中的第三人效果:
數位家庭人我影響評估的性別差異與
*
支持行為分析
**
陳志賢
投稿日期:103 年4月 30日;通過日期: 103 年10月 1日。
* 本文為國科會 100 年度專題計畫「數位匯流中的家庭:新家庭傳播科技的論述建
構與家用化分析」(NSC 100-2410-H-151-022-MY2 )之部份 成果。作者感謝 2
位匿名審查委員與編委會給予的寶貴意見。
**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 系副教授,e-mail: viking@cc.kuas.edu.tw 。
‧117 ‧
‧新聞學研究 ‧第 一二四期 2015 年7月
《摘要》
本研究嘗試分析社會家庭鑲嵌的第三人效果,問卷調查實
證統計發現大致上支持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設:不僅家庭數位科
技的瞭解與使用有顯著的性別差異,鑲嵌於不同家庭權力關係
中的男女也對數位家庭影響做出迥異的人我評估。人我認知差
距對行為層面的影響也有男女之別:男性傾向因他人與自己之
間的第三人效果認知差距增加而更支持數位家庭發展,女性則
不因任何人我影響比較而改變支持度。
關鍵詞 :第三人效果、數位家庭、社會家庭鑲嵌、性別、文化
研究、人我比較
‧118 ‧
家庭權力關係中的第三人效果:數位家庭人我影響評估的性別差異與支持行為分析
數位家庭的主流論調大多從產業資本積累、全球競爭或科技決定的
立場探討家庭中個人的普遍利益,忽略不同家庭與成員的權力關係與影
響評估差異,企圖均質化數位家庭的影響,掩飾數位傳播科技進入不同
性別權力關係的家庭時,家庭與數位科技都在變動與互相形塑的實踐過
程中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強調人我影響評估差異的第三人效果研究也受
限於追求放諸四海皆準的心理機制,將自己與家庭內外重要他者的參考
比較去脈絡化,無視於自我與他人的定義與差異必須於具體關係中建構
確認,而家庭正是具體關係型塑的最原初場域。
不管是數位家庭還是第三人效果研究都捨近求遠,多未從家庭現場
的權力關係差異著手切入,誤認性別為先天的本質差異,甚至逕自假設
家人之間地位平等、資源相去不遠(胡幼慧,1994),汲汲營營於抽象
模式法則的建立。相對於此,本研究以「鑲嵌」(embeddedness )的概
念,結合家庭閱聽人的文化研究(Morley, 1992, 2000 )與具社會學觀點
之第三人效果分析,關注新媒體科技使用與家庭權力關係的交錯複雜作
用。社會家庭環境的「鑲嵌」使閱聽人的能動性(agency )不致過度樂
觀地天馬行空,也提供閱聽人自我評估與人我比較時具體的參考座標。
本文嘗試發展出社會家庭鑲嵌的第三人效果研究取向,彰顯數位家庭的
影響評估如何與家中性別權力差異相呼應,與既有的傳播與性別理論對
話,分析家庭成員如何實際使用與看待數位產品,思索性別差異重新畫
界的可能,希望能瞭解第三人效果與未來數位家庭支持度的關連,並開
展多元異質家庭成員對數位家庭的批判與想像。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數位家庭的說法在晚近媒體報導中越來越頻繁出現,而產官學界對
‧119 ‧
‧新聞學研究 ‧第 一二四期 2015 年7月
數位家庭的鼓吹也逐漸加溫,視之為數位商機的最後決戰場。景氣低迷
時,家庭是提供「補足明天氣力」的再生產機制,是失業緩衝的社會福
利替代網,也是刺激消費的主要戰場,在新世紀伊始,更是令人眼花撩
亂的無數新娛樂資訊科技所許下的美好未來。
台灣數位科技業多年來的成長「靠得真的是每個家庭的客廳」(官
振萱,2003 年4 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