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早茭白笋病虫害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溪早茭白笋病虫害防治

安溪早茭白笋病虫害防治   [摘 要] 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是乡镇农业工作站的工作人员的职责。我所在的安溪县龙门镇盛产优质的茭白,茭白也是这个镇的支柱产业,茭白种植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本镇农民的收入。本文结合笔者茭白病虫害防治实践谈谈茭白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早茭白笋 科学种植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79-01 安溪龙门镇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不少村落的海拔在600米以上,如桂林村、观山村、龙美村等,这里有丰富的潜育型水稻田资源,山地宽阔,雨水充沛、水质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上优质的土壤资源,龙门镇成了为种植茭白的“圣地”。因而,茭白也成了这个镇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在同一个区域内连年种植茭白,一些病虫害也不断发生,影响茭白的产量及品质,直接影响了茭农的收入。如茭白锈病、茭白胡麻叶斑病、茭白纹枯病都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害。 一、病害主要症状。 1、茭白锈病:茭白锈病较易发生于同一片土地连年种植茭白,同时,一些种植密度高、土壤含氮高、栽培管理粗放的田地里也容易发生此病。该病主要发生在茭白叶片上,有时也在叶鞘上发生。初期在茭白叶片的正面及叶鞘出现零散一些黄色或铁锈色隆起的小疱斑,接着疱斑逐渐破裂,散发锈色粉状物,到病的后期叶、叶鞘的小疱斑呈现灰色至黑色,长条形,表皮不易破裂。感染该病后的茭白长势逐渐减弱,如果没有及时根治就会造成叶片枯黄甚至干死。 2、茭白胡麻叶斑病:茭白胡麻叶斑病伴随着茭白的成长期,特别是偏酸性的土壤、缺钾或缺锌田地、长期灌深水缺氧、管理粗放的田块更容易产生此病。如果天气比较热,湿度又比较高,种植密度大、土壤含氮高、通风透光不良、栽培管理粗放的田地里的茭白更容易发生此病。初期叶片上只出现一些黄褐色的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小点扩大为纺缍形或椭圆形芝麻大小的褐色斑并伴有黄色的晕圈,少数成条状。到了后期病斑边缘变为深褐色,中间呈现黄褐色或灰白色。如果没有得及时治疗就会病斑密布,很多小斑连成不规则的大斑,遇到天气较为潮湿时病斑上就会生暗灰色或黑色的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到一定程度时,很多的病斑就会连成块,形成坏死区,由叶尖向下或向内逐渐干枯,最后导致叶片枯死。 3、茭白纹枯病:茭白纹枯病属于真菌类病害,其主要危害是:严重破坏茭白组织和茎、叶的光合作用,逐渐削弱根部吸收能力,使茭白的营养物质积累降低。该病在田间温度22℃时开始发病,气温上升到25-32℃更容易发病,在阴雨天气的催化下迅速蔓延。该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病斑,颜色都为暗绿色,逐渐扩大形成云纹状,最后导致叶鞘变为褐色、甚至腐烂,叶片提早发黄枯死,茭肉干瘪,不堪食用。后期表现为由菌丝体纠结而成的萝卜籽粒的菌核。细嫩的菌核呈绒球状,色泽白或乳白,老熟菌核呈海绵状,似蜂窝,易脱落,色泽为茶褐色,成熟后的菌核散落于田间表面。 二、病害症状的鉴别诊断。 茭白锈病和茭白胡麻叶斑病为叶片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得到此病的植株出现叶片枯黄,严重时叶片提前枯死,如火烧过一般。茭白锈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叶片或叶鞘上出现隆起的病斑,弄破病斑处会溢出铁锈色的粉状物。而茭白胡麻叶斑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叶片出现褐色纺缍形或椭圆形斑,斑外周围有黄晕,后期中心变灰白色,外围变为深褐色,病情严重时引起叶片由叶尖或叶缘向下或向内逐渐枯死。而茭白纹枯病主要对叶鞘产生危害,病斑呈云纹状,严重时叶鞘及叶片软腐。 三、防治对策 1、科学合理轮作,恢复地力。 可以充分利用田地资源合理地对茭田进行轮作。可将茭白与水稻等植物轮作,由于不同植物产生的病害是不一样,它们之间的轮流种植能减少菌源的传播,从而减少病害,同时,又能恢复地力。在种植茭白前应先对田地进行菌源处理,如春季种植茭白前,先将田地深翻耙平,然后借助淘米箩等工具将田间地头的菌核浪渣捞起晒干,并带到离田地较远的地方处理掉,切不可以用这些作肥料。 2、适时割茬,全面清除茭白田地的残枝烂叶。 冬季时,应在茭白植株离地1.5厘米处割茬,并全面清除下部病叶、黄叶、老叶,清理出来的残枝烂叶应远离种植田地并烧毁或深埋。 3、科学合理施肥,确保植株营养均衡。 在用肥上应采取前促(分蘖)、中控(无效分蘖)、后补(催茭肥促孕茭)的科学用肥策略。不同季节应施用不同的配方肥料,冬季要施腊肥,春季施发苗肥,并适时施用叶面肥。所用的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的土壤施用不同的配方肥,在缺磷钾的田块,应注意补充磷钾肥和锌肥。 4、不同生长期采取不同的管水方法。 茭白田的灌水管理非常重要,不同生长期对灌水深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应该以水调温,以水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