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和对策探究.doc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和对策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和对策探究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和对策探究   【文章摘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的天然弱质性使得灾害损失承受能力低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遭受巨大损失。农业保险是规避农业生产因自然灾害、气象、市场等因素而遭受损失的有效途径,能有效转移风险、分担农业生产经营者损失,对提升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业保险;财政支持;制度创新 1 农业保险的内涵 根据《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农业保险的界定,农业保险是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对其在生产过程中所遭受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瘟病疾病等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形式,通常受到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2 发展农业保险的现实意义 2.1 农业保险对弥补农业灾害导致的财产损失,稳定农产品供应,增强农业经济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农业具有天然弱质性,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差,自然灾害发生时损失是巨大的,农业保险通过将农业生产主体所遭受的损失转移给保险人,能有效减轻、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在稳定农民收入、农产品供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2 农业保险通过发挥保险费的杠杆作用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农业保险的杠杆作用在政策性保险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地方政府通过对不同的农业产业实行差别保费以及对某些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给予保费补贴能够有效支持一些发展潜力大、环境友好型的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而促使一些落后的高污染的农业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更好的贯彻国家政策。 2.3 农业保险有利于提升农户信用水平、引导资金回流、丰富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农村是典型的小农经济体制,农业具有天然弱质性,抵抗风险能力差,使得小农经济本身所蕴含的风险性与现代金融机构经营目标所追求的资金运营规模化、安全性目标相违背,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大量萎缩、农业贷款不断收缩,农业保险的实施能够提高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加银行贷款的安全性从而提升农户的信用水平,引导资金流向农村,进而带动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流动,加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困境 3.1 农业保险需求主体不足 (1)小农经济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分散的农业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收入在基本满足农户生活、生产需求后的所剩不多被储蓄起来,用于养老、子女教育经费、农业生产需要,又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意思,农户大都不愿出钱购买保险。 (2)农业分散经营使得个体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且单位土地生产经济价值低,农民进行风险转移的欲望并不强烈,一般通过增加预防储蓄方式自行分散风险。 (3)农民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对农业保险未来的赔付存在疑惑心理,相对于未来不确定的且并不乐观的赔付,他们宁愿握住当下手中的钱。 3.2 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缺乏 (1)农业保险经营风险大,保险赔付率高 我国农业灾害多发,具有突发性,造成的损失集中且巨大,使得保险公司承受巨大的理赔压力,加之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性保险发展缓慢,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使保险公司的风险无法分散,降低了保险公司积极性。 (2)我国目前开办的保险险种少,存在农业保险标的与主体差异大的问题,且我国农村多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这些因素都会加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成本,抑制农业保险的供给。 4 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制度创新视角 4.1 加快法制建设,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法》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统一的农业保险法律体系,2012 年10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农业保险条例》)结束了我国农业保险立法方面的真空状态,但由于立法层次低,不能对农业保险领域形成统一规范。基于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加之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会导致市场失灵,农业保险法应坚持国家扶持、因地制宜、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规定加强政府在农业保险领域的角色,促使政府发挥职能干预,既可以克服农民保险意识淡薄所导致的保险参与率低的问题,又有效缓解投保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探索不同农业生态环境下适合的发展模式,增加农民投保主动性。 4.2 尽快确立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机制 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机制强调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以国家财政作为农业保险的保障,政府可以向农民提供保费补贴又可以向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提供业务费用补贴,具体来讲: (1)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机构)组织向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性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