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峰山文化生态旅游城规划项目探析
紫峰山文化生态旅游城规划项目探析 【摘 要】 本文首先研究揭阳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然后结合紫峰山片区项目地的实际,调查其旅游资源现状及特色,对其自身旅游主题和旅游业态进行梳理和分析,然后定位紫峰山文化生态城项目的规划目标。最后以生态规划的理念,从传承文脉、多元融合、整体提升、生态人居等四个方面对紫峰山文化生态城进行旅游形象的塑造和总体规划设计。规划成果主要体现了休闲度假时代的城市郊区休闲特色,突出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养生的主题,展示了休闲度假时代更多的人们所追求的乐活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紫峰山;生态规划;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养生 ;
一、 城市文化背景分析
海滨邹鲁,粤东古邑的揭阳,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发祥地,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素有“水上莲花”之称。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有“亚洲玉都”和“中国五金基地市”之称,最其著名的阳美玉都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1]。潮汕民间优秀传统工艺及文化门类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潮州剧、潮绣、木雕、玉雕、潮州菜、功夫茶等。潮人历史悠久,人数众多,目前全球有潮人共计3000余万,其中潮汕本土户口近1500万,海外潮人1000余万,至今潮商仍是华人最大的民系商业团体。项目中打造潮汕文化旅游,传承历史文脉,借鉴并充分利用了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方言、民间音乐、民间戏剧、民间舞蹈、民间习俗等。
规划用地位于揭阳市西南方向7KM 外,隶属于揭阳特色产业区内的梅云片区。基地总占地面积1469 h㎡亩,距离揭阳潮汕机场20KM,揭普高速公路通过基地附近,且南北方向设置有两个高速下线口,基地东至环市西路,南至省道S236, 西至紫峰山西山脚,北至吉荣路,周边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用地南部有揭阳市著名的紫峰山森林公园,面积将近900 h㎡,是整个项目的绿肺。还有揭阳市古八景(金城榕色、玉窖棉荫、紫陌春晓、黄岐晚翠、两溪明月、双洞疏烟、元塔登高、鳌桥钓浪)之一的紫陌春晓所在地——紫峰寺,以及富有岭南特色的村庄、祠堂、众多水塘、果园,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中小学校、医院等(图1)。
近年来,揭阳市在粤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机场、高铁、高速基建配套日趋完善;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纳入海西经济圈,居民收入增长,外来旅游者日益增多,休闲度假旅游及高品质居住需求急剧增长。因此,必须精心塑造紫峰山的形象品牌,作为揭阳市未来重要的城市郊区生态公园,与其他既有绿地空间主题区隔,凸显独有特色。
二、文化生态旅游城产品策划
旅游规划与开发学把旅游主题形象的概念归纳为某一区域内外公众对旅游地总体、抽象、概念地认识和评价,是旅游地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2]。在市场竞争中,个性鲜明独特的旅游主题形象可以帮助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上较长时间占据垄断地位[3] 。项目通过三大主题和六大业态的多元复合业态联动发展,创造揭阳生态城市、旅游城市、人居城市的新地标。
三大主题:人文主题、生态主题、水上主题,通过三大主题的核心特色和主题创意,营造生态城的核心体验氛围。六大业态:滨湖人文体验类、宗教旅游体验类、主题亲水体验类、生态休闲体验类、旅游演绎体验类、低碳人居体验类,通过六大业态构成项目的核心特色和整体开发模式。
三、 总体规划特色打造
基于对现状富有揭阳特色的生态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尊重,以及对项目整体旅游形象的打造,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评判我们一直视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从“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 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4]。运用“生态规划”和“反规划”的理念,构建“山水揽城”的空间结构(图2)。
1、传承文脉,保留历史的记忆
在旅游度假核心区设置潮汕文化大观园,以岭南水街的特色为载体,将保留的现状村庄纳入大观园游览体系,形成潮汕民俗文化聚集之地。汇聚木雕、潮绣、潮剧、泥塑、功夫茶、玉石坊等民间传统艺术,打造传统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包括艺术家工坊、水乡美食街、国学馆、民俗博物馆、精品店、大观园剧场等。
对待现状村庄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方式:1、协调老村保留与新区开发保留村落的原生态风貌,通过定义“村庄建设区”限制盲目和无序建设。2、塑造老村空间秩序,对村庄道路、祠堂、水塘等开放空间进行梳理,形成连续、开放的空间序列。3、提升老村功能定位将老村纳入潮汕文化大观园的游览体系,做为旅游景点,并创造经济效益,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2、多元融合,营造丰富多彩的休闲度假体验
在旅游度假核心区的入口湖区,结合旅游度假的整体氛围,拟打造成自然、浪漫,具有欧洲山地风情特色的小镇中心形象。包括中央广场、主题度假酒店、度假小木屋、码头、水晶宫会议中心、购物休闲Mall、CEO公馆、SOHO商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