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云南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云南林产业主要树种培育技术丛书》
思 茅 松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A.chev.)Gavssen.
松科 (Pinaceae)
一、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余m,胸径可达1m;树皮褐色,龟甲状薄片脱落。一年生枝条2~
3轮,当年生枝条黄褐色或淡黄褐色,有光泽。冬芽红褐色,圆锥形。先端尖,稍有
树脂。针叶三针一束,细长柔软。长10~22cm,径0.7~1.0mm,先端细长有尖头。
叶鞘长1~2cm,横切面具树脂道3~6个,边生。球果卵圆形,基部稍偏斜,长5~6cm,
径约3.5cm,常单生或2个聚生,宿存数年不脱落。中部种鳞窄短圆形;先端厚而钝,
长2.5~3cm,宽1~3cm,鳞盾斜方形,稍肥厚,隆起或显著隆起呈圆锥形,横脊显著,
鳞脐小,椭圆形,稀凸起,顶端常有向后紧贴的短刺;种子椭圆形;黑褐色,稍偏,
长5~6mm,径3~4mm。花期4~5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
二、 分布与生长特性
1、分布特性
思茅松是组成云南亚热带山地森林的代表树种。广泛分布于哀牢山脉以西地
区。集中分布于普洱市小黑江、威远江、把边江、阿墨江等流域。主产于普洱、宁
洱、墨江、景谷、镇源、景东、澜沧、景洪、勐海、孟连、江城等县。在勐腊、临
沧、双江、沧源、云县、元江、马关、新平等县也有分布;在老挝、缅甸、越南北
部,印度等国也有少量分布。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高度800~1900m的地带。在澜沧
江河谷最低分布于700m;在景东黄草巅最高分布于2200m。20世纪60年代后广泛引种
至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等省。1987年引入海南省的10万亩思茅松林生长良好。
3
每亩材积年均生长量达0.8m ,充分体现了思茅松的速生潜力。
思茅松为强阳性速生树种。适应冬春少雨,夏秋湿热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
中心产区的年平均气温17~22℃;年降水量1000~16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5%~
85%;≥10℃积温6000~7000℃。分布区土壤多为沙页岩、片麻岩、紫色沙岩、千枚
岩等发育的赤红壤及山地黄红壤。思茅松分布中心区赤红壤理化性状如表2-1。
表2-1 思茅松中心分布区赤红壤的理化性状
地点 土层深 PH值 有机 全氮含 有效养分含量 总 空 容 重 盐 基 吸湿
-3
度/cm H 0 KCL 质含 量/% 氮 磷 钾 隙 度 /g.cm 聚 合 水含
2
量/% (T.N) mg/100g mg/100g mg/100g /% 度/% 量/%
景 谷 0~56 5.7 4.2 2.09 0.086 6.43 17.74 105.03 50.11 1.3 8.55 1.33
文 联 56~90 5.7 5.0 0.60 0.070 2.65 13.07 61.10 43.73 1.5 3.69 1.11
普 文 0~12 5.15 4.0 2.67 0.160 15.70 7.80 83.83 52.26 1.16 26.11
12~80 4.95 3.9 1.01 0.072 7.89 3.93 15.53 42.92 1.38 4.9
在思茅松主要分布区内,以大面积天然思茅松纯林为主,少有思茅松与阔叶树的
混交林出现。在思茅松分布区下线为大面积的热带季雨林,在思茅松分布区上线多
为湿性常绿阔叶林。
思茅松的主要伴生树种多为红木荷 (Schima walli chii)、栲 (Castanopsis
ssp.)、石栎 (Lithocarpus ssp. )、山鸡椒(L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