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朝代
篇名本草經集注
書名:本草經集注
作者:陶弘景
朝代:南朝·梁
年份:西元502-557 年
目錄
篇名序錄上
內容:隱居先生,在乎茅山岩嶺之上,以吐納餘暇,頗游意方技,覽本草藥性,以為盡聖人
之 心,故撰而論之。
舊說皆稱《神農本草經》,餘以為信然。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易卦以通鬼神之情;
造耕種,以省煞害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曆群聖而滋彰。文王、孔子,
彖象繇辭,幽贊人天。後稷、伊芳尹,播厥百谷,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揚輔導恩 流
含氣。並歲逾三千,民到於今賴之。
但軒轅以前,文本未傳,如六爻指垂,畫象稼穡,即事成跡。至於藥性所主,當以識識 相因,
不爾何由得聞。至乎桐、雷,乃著在篇簡。此書應與《素問》同類,但後人多更修飾 之耳。
秦皇所焚,醫方、蔔術不預,故猶得全錄。而遭漢獻遷徙,晉懷奔迸,文籍焚靡,千 不遺一。
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經。所出郡縣,乃後漢時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記。又有
《桐君采藥錄》,說其華葉形色。《藥對》四卷,論其佐使相須。魏、晉以來,吳普、李當之
等,更複損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卅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
不分,蟲獸無辨,且所主治,互有多少。醫家不能備見,則識智有淺深。今輒苞綜諸經,研
括煩省。以《神農本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為主,又進名醫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
卅種。精粗皆取,無複遺落,分別科條,區KT 物類,兼注名世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
術所須,並此序錄,合為三卷。雖未足追踵前良,蓋亦一家撰制。吾去世之後,可貽諸知音 爾。
《本草經》卷上序藥性之本源,詮病名之形診,題記品錄,詳覽施用之。
《本草經》卷中玉石、草、木三品,合三百五十六種。
《本草經》卷下蟲獸、果、菜、米食三品,合一百九十五種,有名無實三條,合一百七
十九種。合三百七十四種上三卷,其中、下二卷,藥合七百卅種,各別有目錄,並朱、墨雜
書並子注。大書分為七 上藥一百廿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
益氣,不老延年者, 本上經。
中藥一百廿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
下藥一百廿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
疾者,本下經。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倍其數,合七百卅名。
本說如此。今案上品藥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勢力和濃,不為倉卒之效,然而歲月將服,必
獲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申。天道仁育,故雲應天。獨用百廿種者,當謂寅、卯、辰、巳
之月,法萬物生榮時也。中品藥性,治病之辭漸深,輕身之說稍薄,於服之者,祛患當速,
而延齡為緩,人懷性情,故雲應人。百廿種者,當謂午、未、申、酉之月,法萬物熟成
。下品藥性,專主攻擊,毒烈之氣,傾損中和,不可恒服,疾愈則止,地體收煞,故雲應地
。獨用一百廿五種者,當謂戌、亥、子、醜之月,兼以閏之,盈數加之,法萬物枯藏時也。
今合和之體,不必偏用,自隨人患苦,參而共行。但君臣配隸,應依後所說,若單服之者,
所不論耳。
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也。
本說如此。案今用藥猶如立人之制,若多君少臣,多臣少佐,則勢力不周故也。而檢世道諸
方,亦不必皆爾。養命之藥則多君;養性之藥則多臣;治病之藥則多佐。猶依本性所主,而
兼複斟酌。詳用此者,益當為善。又恐上品君中,複各有貴賤。譬如列國諸侯,雖並得稱君
制,而猶歸宗周。臣佐之中,亦當如此。所以門冬、遠志,別有君臣。甘草國老、大黃將軍
,明其優劣,不皆同秩。自非農岐之徒,孰敢詮正,正應領略輕重,為分劑也。
藥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葉華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
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當視之。相須、相使者良,勿用
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不爾,勿合用也。
本說如此。案其主治雖同,而性理不和,更以成患。今檢舊方用藥,並亦有相惡、相反
者,服之不乃為忤。或能複有制持之者,猶如寇、賈輔漢,程、周佐吳,大體既正,不得以
私情為害。雖爾,恐不如不用。今仙方甘草丸,有防己、細辛;世方五石散,有栝樓、幹薑,
略舉大者如此,其餘複有數十餘條,別注在後。半夏有毒,用之必須生薑,此是取其所畏,
以相制耳。其相須、相使,不必同類,猶如和羹,調食魚肉,蔥、豉各有所宜,共相宣發也。
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