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葫芦丝指法
葫芦丝吹奏方法|葫芦丝指法表
(2009-10-17 20:35:09)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2、关于手型:双手持葫芦丝,左手上右手下,手腕平直,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状。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音孔,(最下面为一孔)拇指托于主管下方(约第三、四音孔之间)。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五、六音孔,拇指开闭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左右手的小指分别负责开闭两侧副管的音孔。正确的手型,应是放松手臂和手腕,手指自然适度地向里弯曲,如果手指过于勾曲或过于平直都会造成手指肌肉和手心紧张,影响其动作的灵活性和持久性。开放音孔时,手指抬得不宜过高,也不要太低,一般两个手指的高度即可。过高影响演奏速度,太低则影响音准和音量。关闭音孔时,用指肚将其按住,严密不漏气即可,若按的太紧会造成手过度紧张。 3、关于口型: 上下嘴唇自然合拢,含住 “吹嘴”于口唇中央处,双唇肌和两边嘴角适当收缩。注意吹奏时两腮不可鼓起,否则将会阻碍肌肉的控制。 三、葫芦丝的调及指法:葫芦丝的定调是以第三孔所发音乐的音高为准,受其乐器构造本身的限制,常用有以下几种调: 1.开第三孔为“do”即筒音作“ 5” C 大调指法表 (筒音做 5 ) 低音 5 低音 6 低音 7 1 2 3 4 5 6 第七孔 ●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 第三孔第二孔 第一孔 说明:● 表示“闭” ○ 表示“开” 表示“开半孔” 2 . 开第三孔为“fa”即筒音作“1” F大调指法表(筒音做1) 1 2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2 第七孔 ●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 第三孔 ● ● ● ○ ○ ○ ● ○ ○ 第二孔 ● ● ○ ○ ○ ○ ● ○ ○ 第一孔 ● ○ ○ ○ ○ ○ ○ ○ ○ 说明:● 表示“闭” ○ 表示“开” 表示“开半孔” 3 .开第三孔为“so”即筒音作“2” G大调指法表 (筒音做2) 2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2 高音3 第七孔 ●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 第三孔 ● ● ● ○ ○ ○ ● ○ ○ 第二孔 ● ● ○ ○ ○ ● ○ ○ 第一孔 ● ○ ○ ○ ○ ○ ○ ○ ○ 说明:● 表示“闭” ○ 表示“开” 表示“开半孔” 4 .开第三孔为“la”即筒音作“3” A 大调指法表 (筒音做 3 )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 2 高音 3 升高音 4 第七孔 ●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 第三孔 ● ● ● ○ ○ ○ ○ ○ ○ 第二孔 ● ● ○ ○ ○ ○ ○ ○ 第一孔 ● ○ ○ ○ ○ ○ ○ ○ 说明:● 表示“闭” ○ 表示“开” 表示“开半孔” 四、葫芦丝演奏中的呼吸方法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所谓呼吸即包括 “吸气”与“呼气”这两个方面。吸气时,身体各部位放松,口鼻同时吸气,注意不可提肩和带出任何声响。混合式呼吸是把气吸到小腹、胸腹之间以及胸腔。提肩会阻碍气息的下沉,将气息存储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要避免。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扩张肺叶,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扩张使横隔膜下降。气后,气息下沉。这时腹部和腰部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而胸部则觉得比较轻松。正确的气体贮藏部位应是胸腔下部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