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玉成新发传染病诊疗思路幻灯片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 其它禽类、野禽或猪也可成为传染源 已有证据显示病人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染源 野鸭等水栖候鸟携带H5N1病毒最多,但它们对病毒具有免疫力 家禽如鸡、鸭、火鸡等对病毒高度易感,家禽与野生候鸟直接或间接接触,可能是禽流感暴发的原因之一 其它禽类有鹌鹑、雉鸡、鸽、鹧鸪、鹦鹉、虎皮鹦鹉等,国外报道已发现带毒鸟类达88种 活禽市场可能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 禽流感病毒易感动物 候鸟是禽流感风险最大的传播途径 野生动物中活动能力最强的类群是鸟。 鸟类迁徙的活动范围具有全球性 长途跋涉过程中还要中途停歇以补充能量和体力,同时有可能与家禽接触,病原交叉感染。 鸟类的这种迁徙行为也是一种风险最大的疾病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 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病情较重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的人员、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 (四)流行季节 多发生于冬春季,通伴随着禽尤其家禽中禽流感暴发,呈零星分布。? (五)流行强度 禽流感是常见病多发病,常可大面积跨区域流行。一般情况较难传染给人,但近几年禽流感特别是H5N1亚型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情况屡有发生,感染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人群的发病与人类和动物密切接触程度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其变异情况相关。 临床表现 ??? 1、潜伏期? 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 2、临床症状?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 感染H7N9亚型的患者死亡率高 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体 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临床表现 猪流感、普通流感、禽流感的异同 4、人-猪链球菌病 病原学 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球形,链状排列,有菌毛,无芽孢、鞭毛,兼性厌氧。 多属于溶血性链球菌(β群 ) 刚分离典型的革兰氏阳性链球菌,链长达二十多个,二代培养后细菌形态不典型,多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不成链。因此刚分离到的细菌形态观察十分重要。 猪链球菌 人链球菌 * * 鉴于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 中国卫生部将SARS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丘疱疹及口腔疱疹或溃疡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儿童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病原学(Etiology)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是一组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 埃可病毒(ECHO viruses) 肠道病毒71型(EV71) 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排出病毒,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粪便排出病毒可持续2-3周。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直接、间接) 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流行地区 全球性传染病,无明显的地区性。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我国: 1981年上海首次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学习动力的影响.pptx VIP
- 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风险管理—以海尔集团为例.doc VIP
- 初一学生期中家长会优质课件.ppt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 物流服务师(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及答案.doc VIP
- 2024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pdf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英语Unit 14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4.11.1《探问人生目标》课件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pptx
- JB∕T 10923-2020 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pdf
- 2018年版《广东省安装工程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C.5 建筑智能化工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