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问题课程专题讲座-气候变化与碳排放.ppt

现代环境问题课程专题讲座-气候变化与碳排放.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环境问题课程专题讲座-气候变化与碳排放

谢谢! Not even an El Nino year and it was supposed to be a financial crisis year, but not an effect on the bottom line, the atmospheric CO2. Annual mean growth rate of atmospheric CO2 was 2.2 ppm per year in 2007 (up from 1.8 ppm in 2006), and above the 2.0 ppm average for the period 2000-2007. The average annual mean growth rate for the previous 30 years was about 1.5 ppm per year. This increase is to large extent expected given the much larger fossil fuel emission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see Section 2). This increase brought the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to 383 ppm in 2007, 37% above the concentration at the star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bout 280 ppm in 1750).? The present concentration is the highest during the last 650,000 years and probably during the last 20 million years.?[ppm = parts per million]. * 以化石燃料为变量的排放配额 四、我国未来碳排放预测 基于GDP发展目标和碳排放强度的预测 基于发达国家GDP碳强度变化的预测 基于2050年碳强度指数衰减至发达国家2005 年水平的预测 基于Kaya模型的预测 发改委能源所 (2009)的预测 不同预测结果的比较 基于GDP发展目标和碳排放强度的预测 5年计划:GDP碳强度2005~2020每五年下降15%;2020~2035每五年下降20%,2035-2050每五年降25%。 年份 总排放(PgC/年) 年人均碳排放(吨碳/人) 2020 3.34 2.34 2035 (极大值) 4.43 3.03 2050 3.33 2.33 人均碳排放预测 我国未来人均碳排放可能位于 “基于GDP发展目标和碳排放强度的预测” 与能源所“低碳情景” 的预测之间: 2050年: 1.7~2.3吨碳 2035年前后达到极大值: 1.7~3.0吨碳。 极大值与发达国家接近,比美国小很多 五、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及对碳减缓的贡献 1、我国陆地碳汇的估算(1981-2000) 2、我国森林生物量碳汇预测及对减排的贡 献(2005-2050) (1) 基于地面观测的尺度转换方法 森林、草地、灌丛、农田及土壤 (2) 碳过程模型 ● HyLand 模型 (Levy et al., 2004) ● LPJ模型 (Sitch et al. 2003) ● ORCHIDEE模型 (Krinner et al. 2005) ● Sheffield模型 (Woodward Lomas, 2004) ● TRIFFID模型 (Cox, 2001) (3) 大气反演 利用转换模型将全球观测网络测得的大气CO2 的时空变化梯度换算为区域碳通量。 方法 1、我国陆地碳汇的估算(1981-2000) 数据来源 (1) 森林清查资料 (1977-2003) (2) 草地生物量调查数据 (3) 农业统计数据 (4) 土壤普查资料及实测数据 (5) 遥感数据(1982-2003 NOAA/AVHRR NDVI) (6) 气候数据 (7) 其他地理数据(地图、高程等) 结果:三种方法得到的中国陆地碳汇 不同方法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1.73~2.28亿吨碳/a. 20年来总的生态系统碳汇为35~46 亿吨碳。 地面实测 植被 土壤 小计 方法 类别 时期 碳汇 (百万吨碳/a) 过程模型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