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研究.doc

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研究

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川崎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1例,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1例,采用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几率,缩短治疗时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川崎病效果显著,应广泛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 川崎病;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 1 序 言 川崎病(KD)即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MCLS),是全身性血管炎症,多发于亚洲婴幼儿,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道。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损害患儿的冠状动脉,甚至危及生命。 川崎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分为4期,Ⅰ期:急性期,小动脉周围炎性改变,并侵犯冠状动脉小分支血管,临床表现为高热(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淋巴结肿大、烦躁、血沉加快,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Ⅱ期:亚急性期,炎症累及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内皮水肿,动脉瘤和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烦躁、球结膜充血、手足末梢硬性水肿脱皮、血小板数量增多;Ⅲ期:恢复期,炎性改变逐渐消退,肉芽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血沉、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Ⅳ期:慢性期,病变愈合,心肌瘢痕形成,临床表现大致正常。 治疗川崎病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丙种球蛋白逐渐在临床中应用[2],可有效治疗川崎病,因此,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的联合应用逐渐成为临床中研究的热点。 2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案 我院自2009年以来共收治川崎病患儿62例,其中31例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其余31例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经过治疗对比可发现,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2.1 临床资料 62例川崎病患儿中,男38例,女24例,男女比例1.58:1。年龄段为1-8岁,其中4岁以下患儿50例,平均年龄3.87岁。入院时临床表现有发热(62例)、球结膜充血(17例)、口唇皲裂(20例)、手足末梢皮肤病变(5例)、皮疹(30例)、颈淋巴结肿大(40例)等。 2.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系列、凝血系列、免疫系列、血流变、C反应蛋白、风湿类风湿、心肌酶谱等化验,并拍胸片、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2.3 诊断标准 根据沈晓明,王卫平等主编《儿科学》第7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3],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2.4 治疗方案 所有62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每日30-50mg/kg,待发热减退后减至每日3-5mg/kg,至少治疗50天。观察组31例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方案[4],加用丙种球蛋白2g/kg静脉滴注(于12小时左右缓慢输入,只用一次),在发热早期(7天内)应用,使用时严格无菌操作,静脉滴注前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所有患儿的病情变化,按时复查化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并将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出院后随访2年。 3 治疗结果 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并随访后分析统计可看出,观察组患儿在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手足末梢皮肤病变、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见表1,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轻度过敏症状,所有患儿无1例死亡,均痊愈或好转出院,随访2年后观察组患儿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1例,见表2,因此,早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配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有很好的疗效。 4 讨 论 川崎病是亚洲儿童较为多发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发现其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手足硬性水肿、猩红热样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等。化验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伴轻度贫血、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IgG、IgM、IgA、IgE等免疫复合物及IL-1、IL-2、IL-6等细胞因子明显增高;心电图可见ST-T异常,T波倒置,Q波异常;心脏彩超可见心包积液、冠状动脉狭窄或扩张、冠状动脉瘤等。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全身性血管炎症,特别是冠状动脉的炎性改变,进而造成血栓栓塞、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一旦发现,必须及时治疗。 阿司匹林主要作用机制为抗炎和抗凝,是治疗川崎病的一线药物,但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则无法改善病变对冠状动脉的损害,因此,需考虑要加用其他药物来减少病变对冠状动脉的损害。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机制[5]主要有:①提供大量特异性抗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