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天道论和人性论新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的天道论和人性论新探

2009 6 115-144 孔子的天道論與人性論新探 ──一個社會生物學的考察* ** 收稿日期:2009 年 6 月 30 日 接受日期:2009 年 7 月 8 日 * 二十世紀以前的科學主力是物理學與化學,二十一世紀起的「大趨勢」(Megatrend ) 已轉入生物學(Naisbet, 231-273 )。為了順應科學新趨勢,並探求對傳統中華文 化「創造性轉化」(creative transformation )(林毓生,385-394 )的可能性,本 文試圖應用新興的(1975 年起)的「社會生物學」(Sociobiology )來檢視孔子 的人性論與天道論,不再侷限於傳統式的文學的或哲學的論述,以免無法定孔子 觀念的真實或是非。 本文擬由大而小,先析論孔子的天道觀,再及其人性論。 **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115 摘 要 本文跳脫傳統式文學的及哲學的研究途徑,改而以新興學科「社 會生物學」(sociobiology )以檢視孔子的人性論與天道論,並間接 否定子貢所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 可得而聞也」(論語‧公冶長),應屬有誤。 從孔子的言論與行為,可以證明孔子是有神論者,但他在有神 論的基礎上,可貴地發展出淡化人格神信仰的主張,不像比他稍晚 的墨子一般陷溺於宗教迷信之中。本文並提出八點,就其天道論予 以評價。 其次,「論語」中有數章可以代表孔子的人性論觀點,本文亦 提出十點觀察,予以評論。 最後綜合出六點結論,論其功過得失。 關鍵詞:孔子、天道論、人性論、社會生物學 116 壹、前言 要談論孔子的思想,當然只有「論語」一書才堪稱第一手資料; 其次其所修的「春秋經」也只可旁敲側擊一些(張豈之,2007 :228 )。 其他四經(詩、書、禮、易)為孔子所整理(樂經已佚),也體現了 孔子的思想(張豈之,2007 :229 )。「史記」孔子世家及仲尼弟子 列傳,記載孔子之言行,均有參考價值。至於「孔子家語」及「孔子 集語」,或佚於唐代,或後人所輯不夠嚴謹,遂不入列。 「論語」成書,章節無甚邏輯,既非按年代先後排列,也非按主 題排序,故欲以之研究孔子思想,譬猶考古學家研究恐龍化石,只能 盡力拼組,以圖觀其全豹;而忌斷章取義,而以偏概全,或犯了「以 部分為整體的謬誤」( fallacy of composition )(彭漪漣,2004 :379 )。 為了貼近孔子思想的真實,對「好古,敏以求者也」(述而)、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的孔子,其所受之於尚書及詩經的 影響,吾人不可視而不見。 其次,孔子有關「性及天道」的相關言論,有顯有隱,非如子貢 所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公冶長)。吾人為得其底蘊,勢須「抽絲剝繭」,才能竟其全功。 貳、從孔子言行瞭解其天道觀念 孔子的天道觀,理應由「論語」等可靠文獻所記載的孔子行誼加 以瞭解,而不宜斷章取義,扭曲以適己意。「論語」子罕篇第九章: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乎!」充分顯示孔子仍具詩書 中聖人受命的信仰,因古人認為鳳鳥至、河出圖為聖人受命的祥瑞。 又,「春秋」經哀公十年云:「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公羊 117 傳」注云:「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 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 涕沾袍。顏淵死,子曰: 『噫,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天祝予』。 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公羊高相傳為子夏弟子,從子 夏受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