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ppt

新课程背景下的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背景下的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 一、新课程的实施给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带来的变化 二、从高考看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 三、高中阶段主要的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的实施给高中区域 地理教学带来的变化 1、《课程标准》地位更加突出 2、教学素材的选取灵活性增强 “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 3、区域地理教学基点从掌握具体知识变为掌握学习方法 二)高考试题主要涉及的区域地理内容 09年北京卷 三、高中阶段主要的区域地理 教学策略 1、通过画图,强化空间位置的记忆,解决“在哪里”的问题 2、建构区域特征分析模型,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有什么”、“怎么样”以及“为什么” 用“主要内容概括法”引导学生关注构成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 3、注重“比较法”教学,突出区域特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4、选择适当时机让学生自己对特定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以发现问题并树立学习自信心。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 *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 周四海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课程标准 湘教版教材 鲁教版教材 中图版教材 人教版教材 是合理组织教学的唯一依据 是实现课标的素材,仅为教学提供相应的案例 教学时我们可以集新教材各版本之所长,重组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 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二、从高考看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 一)10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区域地理的定位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考试范围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相关部分。)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二)世界地理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不同尺度区域(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三)中国地理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1、“有什么” 地理事物或现象,有怎样的区位条件。 图6 39. (2)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 河、黄河、 河。(4分) 10全国卷Ⅰ大纲 图11 36、 (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10分) 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5~6题。 图3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6.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10年浙江卷 2、“怎么样与为什么”: “怎么样”是指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呈现出怎样的时空分布特点。 “为什么”则是要求学生解释有关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原因。 图5 b a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36. 10全国卷Ⅰ大纲 36. 图5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0全国Ⅰ课标版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10年浙江卷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