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学派.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构主义学派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 一. 理论背景 翻译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文化转向”后,主要向一些“后现代”翻译理论发展,而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解构主义被引入了翻译学研究。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全开放式批判理论,它以解释学为哲学基础,主张多元性看问题,旨在打破结果的封闭性,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中心观念,颠覆两元对立的西方哲学传统。90年代后,解构主义大潮开始衰落,但是解构主义原则已经深深渗透到翻译研究领域。 二、主要代表人物 本雅明沃尔特 (Walter Benjamin) : 本雅明是一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最早倡导者,是德国20世纪在翻译研究上最有建树、影响最大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语言哲学家、翻译理论家。20世纪20年代写的一篇题为《译者的任务》(“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的序言,从根本上质疑传统的翻译思想,认为译本和原文本无“忠实”可言,译作不是去复制或传递原作的意义,而是既独立于原作又与原作相互联系:译作迟于原作,是原作的“来世”,是原作生命的延续。他的这种观点消解了传统译论中译作与原作的二元对立关系,打破了原文的权威地位,将译作从次等、屈从的处境中解放出来,对后来解构学派翻译思想家颇有启发。 德里达:真正深刻影响了翻译理论的研究模式的是后结构主义发起人德里达针对“逻各斯中心论”提出的解构思想。它全方位摧毁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各种“在场”(Present)的形而上学,集中表现为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意义的差异与延迟、意义的播散和中心的分解等。德里达的代表作有《通天塔之旅》、《文字语言学》、《写作与差异》等。 主要理论 本雅明:纯语言理论 他的翻译思想和观点主要体现于1923年发表的一篇题为《译者的任务》的文章。本雅明的这篇文章是一篇语言哲学的论文,而不是单纯谈翻译的文章。他是借助对翻译的论述来阐明他的语言哲学观点,即所谓“纯语言”(Pure Language)或“普世语言”(Universal Language)的观点。当解构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时,解构主义者发现自己的一些观点在20世纪20年代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中早就论述过了,因而把此文奉为“经典”并将其译为英文和法文。本雅明也因此而成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奠基人。 他的观点可归为以下几点: 第一,翻译必须在“纯语言”的关照下方能进行。本雅明把形而上学的翻译观建立在“纯语言”概念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翻译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协调语言的多元性使它们相互联结,相互补充,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独特语言,即“纯语言”或“普世语言”(Gorlee,1994:137)。 第二,从“纯语言”出发论述了可译性问题。原文可译性的前提就是承认其他语言的存在。如果没有其他语言的存在,也就无所谓可译性或不可译性。因此,借助翻译,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就会表露无疑。翻译提示了原文语言的不完整性,而译文语言刻意以其自己独特的意指方式补充原著语言的意指方式。因此,本雅明认为,译者的翻译活动使原文与译文两者显现为“最高语言”的一个部分。使译文读起来就像原文一样其实并不是翻译的目标,优秀的译文应显现原文之异,通过译文,读者可以看到向“纯语言”趋近了一步,从而让“纯语言”之光更加光芒四射地照耀全文。 第三,译者的任务是延续原作的生命。本雅明认为,翻译像哲学,像批评或文学批评,像历史。译文与原文在意义或内容上无关,只是语言之间的关系。翻译拆散了原文,杀死了原文,并发现原文早就死了。如果人们从纯语言的角度来阅读原文,那么译文并不属于原文的生命,原文已经死了,但译文属于原文的来世(Afterlife),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原文的死亡。因此,翻译可以说是作品生命的延续,译文成为原文永恒的来世。这样,本雅明就告诉我们,译者的任务是延续原作的生命。 第四,译文与原文的关系是平等互补的。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一文从根本上对传统的翻译思想提出了质疑,认为译文与原文本来就无“忠实”可言。翻译本身就不应求同,而应求异。在“纯语言”思想的关照下,原文与译文的传统的“模式—复制”关系转为平等互补关系。翻译的标准也由传统的“等值”或“逼近”(Approximation)转变为在意指方式上的相互“呼应”(Echo)。在本雅明看来,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意指方式,一种不同于原文的意指方式。由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语言的意指方式)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形式的改变就破坏了原来的统一体,因而译文也就无法达到像原文那样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等值”也就更无从谈起。 第五,翻译不是译意思,而是译形式。翻译不应以原文意思为根据,而应当详细的再现原作意思的表现形式。他说,“纯语言”好像是一个花瓶,众多的语言犹如此瓶的碎片。碎片形状大小各异,语言的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