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弦-也是一种文化竞争力
丝弦:也是一种文化竞争力
一个女孩子低首拨弄琴弦的形象,出现在数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一块浮雕上。这是环爱琴海地区出现的世界上第一件弦乐器“里拉”的图像。高鼻深目的女孩子低首抚弦的画面太迷人了,以至于艺术家迅速把她演绎为奥林匹亚山上的艺术女神,把来之不易的乐器提升为音乐艺术的象征。于是,“乐徽”灿然涌现,成为全世界音乐艺术的标志。不知道哪个符号可以代表文学、戏剧?哪个符号可以代表美术、舞蹈?但音乐艺术有全世界认同的符号,简洁优美,明确无误,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可以想象,第一组从琴弦上发出的声音,让人类感到多么吃惊又多么心醉,因此理所当然地视为“神赐”,视为文明初露。抚琴之女,升为女神;女抚之琴,升为乐徽。当之无愧,实至名归。那根当初一定还是相当粗糙的弦,第一次不是为了“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控弦执矢”应声而响,而是为了“说尽心中无限事”去振动鸣颤,这意义非同凡响。琴弦从此走向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女神”不遗余力,拉紧弦索,调定素肠,直奔艺术而去。
于是,一根弦索,化作一串弦鸣,长短不一,高低错落,一组音阶便放射出倾城倾国的神力。“里拉”的后裔是看上去与祖先约略相同但工艺复杂得多的竖琴,巨大形体和科技力量,已使她不复辨认原始形态,五根弦演变为几十根,横七竖八,排满共鸣箱,一排琶音滚过来,从低到高,由浊至清,如沐清泉。
汉代时,“里拉”传入中国腹地,不知怎么七拐八拐就被翻译成“箜篌”(乐器学家解释为来自波斯语的译音)。敦煌壁画有各个时期的箜篌形制。最早实物,出土于新疆鄯善,日本奈良正仓院东大寺收藏的唐传箜篌则是唯一传世品。数千年前的优美,不但代代延续,而且花样翻新,但基本样态,一如始祖。造弦人把最打动人心的旋律弹出来,把感情最深的部分弹出来,琴弦不但被奥林匹亚山上慵懒的女神们消费着,而且让一代代攻城掠地、骁勇善战的猛男泪流满面。没有了它,唱出来的调子就不能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如此相比,管乐器的表现力就被比下去了。音乐史的研究表明,一件乐器在上千年的竞争中保留下来,背后隐藏着一次次技术和艺术的提炼淘汰。
西方的琴弦经历了从动物肠衣到尼龙弦再到钢丝弦的变迁,中国则有自己的一条“丝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的地方,所以,琴弦从蚕丝中“抽”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今中国人仍然以“丝竹”代称“音乐”。从娇小的蚕宝宝的小嘴中吐出来的一根蚕丝,能拉至近千米,既有弹性又有韧性。《隋书?音乐志》讲音的高低时,采用的计量单位是“丝”,如“应钟弦,一百四十二丝……黄钟弦,二百七十丝……大吕弦,二百五十二丝”等等,不同的“丝”,意味着不同粗细,音高自然不同。那么,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计量单位呢?西汉早期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瑟上,还保存着二十五根琴弦,均用四股素弦左旋搓成。俗语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折。这个道理就是制弦工艺的基本原理。用三十七根蚕丝缠成一股弦,如此四股缠成一股,即一百四十八根蚕丝;再用四股一百四十八根蚕丝缠成的股,合而为一;一根五百九十二根蚕丝组成的弦,就如同“拧麻花”一般,“打着滚”地抖擞出来了。一缕蚕丝,弱不禁风,谁能想到,竟可以经得起《广陵》的悲愤,竟可以挡得起《十面埋伏》弹狂扫!力量之强,倾城倾国;声音之巨,撼天动地。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众志成城,汇溪为渊。如此法则,令人惊叹。可以说,当先民开始把春蚕吐出的一缕缕细丝,搓成一股弹不断、扯不断、揉不断、柔中带刚、绵里藏针的琴弦,中国人的“心弦”就绷紧了,吟猱绰注就畅行无阻,弦外之音就意韵悠长,高山流水就飘然而至。
这一切加起来,让人赫然发现:琴弦虽然柔软,却生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制弦工匠不但发明了操作机械,还发明了测试柔韧度的工艺。清代蒋克谦编辑的《琴书大全》(成书于1590年)有《僧居月造弦法》一篇专论,书中的“造弦图”绘有木制的机器。如同织布机,四条蚕丝拧为一股,缠绕纠结,股股累加,终成锦绣。工匠们注意到,桑叶养蚕抽出的丝,不如拓树叶养蚕抽出的丝适合作琴弦,而且拓树不能生长在盐碱地,否则琴弦易断,音色也不好,最利于拓树生长的土壤是四川。最后,琴弦还要在“明胶”中煮弦,加入鱼汁和植物混合物,称为“弦胶”。诸多成分,汲水浸入,搅拌过滤,绝对环保。《僧居月造弦法》除了介绍选料、用胶、煮弦、缠弦、晒弦等整套工艺,还讲了许多小窍门:“凡欲煮弦,须候天气晴明,方可煮。先须择清水锅子,不得肥腻。水须过其弦,用小麦少许同煮,如见麦绽,丝即熟也。如煮太过,则无声,稍生则脆。”如何掌握“火候”?放“小麦少许”,“麦绽”“即熟”。麦粒一爆,火候就到。技术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会煮稀饭的,都会干。令人惊叹吧!“谁家煮蚕一村香”(苏东坡语),还隐藏着这等秘密。
比欧洲尼龙弦早了上千年的精致丝弦,终于在中国文人连篇累牍的叙述中爆出巨响。“吴丝蜀桐”“缓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万州区李子产业化发展探究.doc
- 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和启示.doc
- 万福生科欺诈上市案剖析和启示.doc
- 万安县2013年5月15-16日暴雨过程研究.doc
-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浅谈.doc
- 三亚市邮轮旅游市场开发.doc
- 三全食品-奏响信息化建设三部曲.doc
- 丁类工业厂房防排烟问题探析.doc
- 三原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对策.doc
- 三农问题促使农村公路建设思路探析.doc
- AI编程行业深度:市场现状、产业机遇、市场空间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pdf
- “小谷子拉动大消费”,谷子经济发展特征、趋势与相关建议-中国银行-20250904.docx
- 医疗器械软件注册申报解析.docx
- 2025年新时代央国企青年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发展报告-智联测评研究院.pdf
- 电子设备-光掩模及空白掩模行业研究:集成电路制造的光刻蓝本-华源证券.docx
- 从宝宝劵到关爱平台-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模式影响力研究.pdf
- 十问“AI陪伴”研究报告:现状、趋势与机会.docx
- 【社区超市】BHG仓储会员店超市设计规划案.docx
- 2025领克余姚工厂探索之旅活动方案.docx
- 智慧旅游应急指挥调度平台解决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