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宋元龙泉窑塑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姿百态宋元龙泉窑塑像

千姿百态宋元龙泉窑塑像   浙江龙泉地区林木茂密,瓷土资源丰富,且位于瓯江发源地, 为制瓷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燃料,还为产品销售提供了发达的水路运输条件。 该窑主要集中在浙南瓯江上游两岸,窑场众多,产品沿瓯江顺流而下, 运到丽水、温州、宁波,再远销至海内外,连续烧造时间长达1500年之久, 是我国陶瓷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最大、外销地域最远的青瓷窑场。 北宋早期龙泉金村窑产品刻划花纹流畅工整,立体感强,与越窑风格相近,圈足内以石英土加瓷石垫白色垫条烧制。北宋中期以后,出现五管瓶、龙虎瓶、带盖盘口瓶等特色产品。此时金村开始效仿耀州窑纹饰,圈足内以泥质垫饼烧制,产品相对粗糙。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窑口主要在金村,大窑也开始烧造。出现了立体大莲瓣纹的特色产品,器形厚重规整,体量明显变小,釉色转为青黄色,以碗、盘、壶、杯、粉盒等生活用瓷为主,也有仿青铜礼器造型。 人物塑像只发现龙泉大窑和溪口烧造,而金村未见。宋元时期,大窑烧制的塑像常见佛像、八仙和各类神像等,溪口烧制一些体形较小的把玩人物塑像,数量极少。现藏温州博物馆的北宋龙泉青瓷菩萨坐像(图1),通高24厘米,1965年出土于温州市郊梧埏白象塔。该塔建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因严重倾斜被文物部门拆除。坐像周身施青釉,釉层匀称,釉色青黄,玻质感强,胎质灰白,“朱砂底”。菩萨头戴花冠,额有白毫,面如满月,双颊丰盈,双目微睁,凝视前方,神态安详。宝缯下垂及肩,颈、胸处挂饰璎珞、宝珠。上身袒露,腹束结带,臂、腕戴钏。左腿盘曲,右腿屈膝,跣足,半趺式坐于束腰须弥座上。一只祥鸟伫立菩萨右脚趾前。塑像造型优雅,肌体丰腴,雍容华贵,有唐代遗风,又透出北宋佛教世俗化的审美意趣。此时龙泉窑已取代越窑地位,据《景德镇陶录》:“丽水窑:亦宋所烧。即处州丽水县,亦曰处窑。”又说:“处窑:浙之处州府,自明初移章龙泉窑,于此烧造至今,遂呼处器。” 宋室南迁后,全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江南人口激增,浙江、苏南地区各类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南宋政府为解决财政问题,大力提倡对外贸易,龙泉青瓷因此大量外销。偏安一隅的安定局势和繁荣的经济助长了上层社会的奢靡之风。南宋早期,那种厚胎薄釉、单面刻划花、风格朴素的青瓷已无法满足皇室需求,他们开始追求黑胎厚釉的开片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这些产品的釉色将玉质感推向极致。在皇室支持下,龙泉大窑等窑场在胎釉配方、上釉技法、造型装饰、装窑烧造等环节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还出现了素烧工艺。釉料以浓稠的石灰碱釉替代淡薄的重石灰釉,釉色具有莹润如堆脂的玉质感。胎体轻薄,因釉面采用多次施釉、多次烧制的工艺技法,刻划纹饰不易在厚釉下显露出来,故改用模印、贴塑等装饰。黑胎厚釉哥瓷只在龙泉大窑、溪口等少数窑场生产,其器形、纹饰和胎釉特征均与杭州官窑相近。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开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有些采用裹足满釉的支钉垫烧工艺。以瓷石和紫金土二元配方为坯,其胎质比杭州官窑坚密,釉中玻璃质更多,釉层也较透明。以琮式瓶、双龙耳簋式炉等仿上古青铜礼器为多,它们是龙泉窑为南宋皇室生产的祭祀用瓷。 南宋晚期塑像的开脸比元代精细,此时窑温控制技术高超,所以表现肌肤部位时大胆采用涩胎工艺,施用的护胎釉很薄,使肌肤颜色呈现出浅淡的自然质感。而元代的窑温控制技术衰退,塑像在表现肌肤等露胎部位只能施很厚的护胎釉,致使塑像面部、胸部等裸露处呈红色或深红色。塑像釉面开片的产品有一件南宋龙泉窑何仙姑坐像(图2),高17.1厘米,1960年龙泉大窑亭后山窑址出土,现藏浙江省博物馆。何仙姑坐于山石座上,两根长辫盘在脑后,面容慈祥,双目平视前方,左手持一支荷放在右肩,右手扶膝,交脚垂地,神态悠然。该像头、手、脚部涩胎无釉,呈赭石红色。余部施青釉,釉面开片。 白胎厚釉青瓷胎土也使用瓷石和紫金土二元配方,但紫金土用量较少,胎色白中泛灰,产品无釉处呈朱红色。虽然亦采用石灰碱釉多次上釉、多次素烧技法,但釉中铝、钙含量比哥窑青瓷低,因胎、釉膨胀系数接近,所以多数产品釉层无开片,胎质白细,底足及露胎处呈“朱砂底”。在白胎映衬下釉色青翠柔润,以雨过天晴、淡青湖水般的粉青和娇翠欲滴的梅子青为极品,翠青、豆青色次之,其他釉色更次之,泛黄、泛灰者为下品。上品薄胎厚釉,富于玉质感,采用刻划、模印和贴塑装饰,纹饰清晰。胎体以竹刀刻划出灵动流畅的花卉、行云、游鱼、芦雁、婴戏等纹饰,又有蓖纹、水波、花叶等辅纹,施釉后刻划处形成深翠色积釉。 不开片的塑像产品有南宋龙泉青瓷韩湘子坐像(图3),高18厘米,与前者同为1960年龙泉大窑亭后山窑址出土,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该塑像通高18.4厘米,韩湘子端坐山石座上,头戴方巾,身着博袖宽袍,腰系束带。头巾和衣袍施青釉,面部、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