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护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科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护理

妇科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护理。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接诊妇产科手术患者1632例,其中妇科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共45例。通过分析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发病因素以及不同分娩方式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给予患者溶栓、抗凝治疗,以及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静脉炎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护理,临床上的静脉炎症状体征完全消除,进行跟访2至5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病例。结论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静脉内膜损伤、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临床心理护理、以及输液穿刺部位的更换等,以上这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后下肢血栓心静脉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预防;护理 作为妇产科产后的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症能够引起患者不可逆转的损害,同时造成脑、肺部的栓塞等[1]。因此,对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共1632例,其中接诊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45例,发生率为2.76%,其中宫颈癌根治术后1例,剖腹产并子宫肌瘤切除术后3例,子宫肌瘤术后2例,卵巢癌术后2例。发病时间为3至7d,平均4.1d,患者平均年龄37岁(30-39岁),病患部位在双下肢11例,左下肢19例,右下肢15例。临床上初期症状主要是小腿部位轻度肿胀、深部压痛以及疼痛。以弥漫性肿胀和疼痛为临床典型症状,经活动后有加重现象。其中7例患者的体温超过38.7℃,其他患者体温均分布于37.5摄氏度至38.6℃。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氯吡格雷与阿斯匹林抗血小板、以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其中23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同时实施导管血栓抽吸术结合介入性局部溶栓术,另外4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 2 结果 2.1 不同分娩方式中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 通过对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共1632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中811例产妇经过阴道产后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例为21例,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9%,821例产妇经剖宫产后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例为24例,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92%,详见表1。 2.2 预防与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 产后妇女静脉血栓的形成易引发其下肢肿胀和疼痛,活动减少以及睡眠变差,大部分患者伴有烦躁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部分患者由于担心患肢残废而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90%的患者出现了心神不宁、情绪低落,易受外界的负面因素影响,所以护士需要对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了解,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以较多的关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主动与其交流,帮助患者解除心理负担,从而保证患者更好地配合护理和治疗。 2.2.2 一般护理 产后妇女的体质出现虚弱症状,同时出汗增多,应叮嘱产后妇女进行卧床休息,皮肤应保持清洁,同时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约20-30cm,膝关节保持15度的屈曲,产后妇女的髂股静脉保持松弛不受压的状态,对其静脉牵拉进行缓解。禁止膝下垫枕等相关处理,旨在小腿的静脉回流受其影响。注意产后妇女的肢体保暖,定时观察患肢颜色、皮温以及动脉搏动的情况。在抗凝、溶栓的治疗期间,建议暂停母乳喂养,若出现由于病情而需回乳的患者,患者在回乳期间,乳房应避免挤压,并定时注意其体温的变化,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2.2.3 静脉内膜损伤的预防 临床上静脉注射抗癌药物、抗生素以及高渗液体类的刺激性药物的应用是引起患者的静脉内膜损伤的常见原因,妇科经剖宫产术中和术后的患者都进行了大隐静脉的反复穿刺输液,有研究显示,在术后第3天,患者会出现小腿活动受限,同时小腿肌肉部位出现疼痛,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现了血栓的形成[3]。所以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静脉的穿刺技能应得到改善和提高,如果患者该处静脉局部发生了炎症反应重建静脉通道是必须的应急措施。禁止在患者相同静脉位置进行反复的穿刺,而且持续滴注的时间不宜超过48h。 2.2.4 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 近来有研究报道显示,具有血栓栓塞性的疾病史的患者,其静脉血栓在妊娠期间的发生率达到4-15%[4]。所以针对既以往有出现过血栓栓塞病症的患者,我们应该在临床护理期间特别重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发生了高凝状态,必要时,患者被给予预防性治疗,例如注射低分子的肝素。本组2例剖宫产术患者,术后第6天进行抽血,临床上出现血液的过快凝集症状,立即采用KPTT和PT检查,其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有血液高凝症状,同时出现轻度的小腿部位胀痛,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深静脉的血栓形成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