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阐述了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品种特性、产量表现,从种子选择与处理、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漯麦6010;品种特性;产量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046-01
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据甘吉生等[1-2]研究报道,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按人均占有粮食400~437 kg计算,需小麦1.4亿~1.5亿t,要比目前的产量增加4 600万~5 600万t,增长49%~60%,小麦生产将面临需求日益增长的严峻挑战。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下,培育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的任务显得十分紧迫。
根据育种目标,漯麦6010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室利用系谱法以原阳1号为母本、自选品系漯604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的弱春性、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漯麦6010具有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高、抗病性好、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通过对漯麦6010多年的研究,总结了其田间管理等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以后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1993年漯河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以自选品系漯6045 F1代第19个组合为母本与绵阳21杂交,1994年与绵阳21回交经系统选育1999年稳定,定名为漯6045。2004年以原阳1号为母本,自选品系漯6045为父本通过杂交,经6代选育而成。其中F1~F5采用系谱法育成,F5选出品系并测产,2010年参加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
2 品种特性
漯麦6010属于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中等,剑叶上举,株高82.36 cm(3年试验平均),株型较紧凑,茎秆基部节间坚硬,抗倒伏能力强;穗长芒、白壳、白粒、纺锤型;抽穗开花期早,灌浆期比一般品种长5 d左右,活秆成熟。有效穗数521.4万穗/hm2,穗粒数35.63粒,千粒重44.31 g;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鉴定:该品种中感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中抗条锈病;田间病害发生较轻。经农业部谷物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测试:容重806 g/L、粗蛋白含量13.13%、湿面筋含量27.7%。
3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度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 706.05 kg/hm2,比对照增产5.59%,增产显著,居试验第3位。9个试点中8点增产,1点减产;2011―2012年度平均产量6 426.15 kg/hm2,比对照增产11.15%,增产极显著,居试验第1位,9个试点中9点增产,增产点率100%。2个年度平均产量6 566.1 kg/hm2,比对照增产8.37%。2年共参试18个点,其中17点增产,1点减产。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123.95 kg/hm2,对照郑麦9023平均产量5 950.05 kg/hm2,比对照增产19.73%,居试验第1位。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种子选择与处理
精选种子,去除病粒、霉粒、烂粒等。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用40%辛硫磷100 mL或2%立克锈150 g,加水5 kg,拌种100 kg,闷种4~8 h,晾干后备播。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3 L/hm2。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乳油药剂拌种[3]。
4.2 播前准备
播前应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的土壤,秸秆最长不超过5 cm,旋耕土地,耕深在12~15 cm,深耕土地,耕深25~30 cm,耕后磨耙,踏实土壤,达到上虚下实、地块平整。
4.3 播种
该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25日,若播期推迟应适当加大播量,播期每推迟2 d,播量增加7.5 kg/hm2。播量根据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确定,播量为120~180 kg/hm2,基本苗在240万~300万根/hm2。播种方式为机械条播,行距20~23 cm,播种深度3~4 cm。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待表层土壤适当散墒泛白后再镇压。
4.4 田间管理
一是查苗补种。出苗期要普查苗情。麦垄内10~15 cm缺苗应及时补种。分蘖期缺苗断垄,就地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实施肥水偏管。二是控制旺苗。对旺长的麦田在封冻之前选择晴天下午镇压,抑制主茎和大分蘖徒长,或用壮丰安525 mL/hm2对水600 kg/hm2叶面喷施,化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