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房室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显性房室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宋新 连云港市中医院 定 义 显性房室旁道的心电图表现称为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综合征),包括:短P-R间期(≤0.12秒)、QRS波起始部δ波及QRS波呈宽QRS综合波(≥0.12秒)形态 。 δ波极性确定 1.静息状态下记录12导联体表心电图,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的起始40ms规定为δ波。 2.如果在某导联初始40ms向量直立则为正向δ波,表示为(+)。 3.如果初始40ms向量倒置向下偏离基线则为负向波,表示为(-)。 4.等电位线δ波表示为(± ),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某一导联QRS综合δ波,在预激时无可见δ波(位于基线)或δ波起始偏离基线,但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了基线。 胸前导联QRS移行 冠状面上QRS移行指胸前导联R/S比例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右侧显性旁道V1导联呈rS或QS形态,当V1以后某胸前导联R/S=1时,规定该导联为移行导联。若某导联R/S<1,而下一个导联R/S>1,则规定QRS移行发生在这两个导联之间。一般情况下右侧显性旁道越偏向后间隔部位,移行发生越早 。 旁道在房室环上的分区 将房室环分为12个区: 1.右侧(三尖瓣环)6个区,包括:右前间隔(RPS)、右中间(RMS)、右后间隔(RPS)、右前侧壁(RAL)、右侧壁(RL)和右后侧壁(RPL)。 2.左侧(二尖瓣环)6个区,包括:左前间隔(LAS)、左中间隔(LMS)、左后间隔(LPS)、左后侧壁(LPL)、左侧壁(LL)和左前侧壁(LAL)。 右侧旁道沿房室环的分区 1.前间隔旁道:位于最大希氏电位记录部位偏右游离壁侧和偏中间隔侧不超过5mm的旁道,或旁道部位能同时记录到可分辩出希氏束电位处的旁道,又称为希氏束旁旁道(Para-Hisian accesory pathway)。 2.右后间隔旁道:指位于冠状窦口上缘到三尖瓣环最低点(6点)之间的旁道, 3.右中间隔旁道:指位于右前与右后间隔之间的旁道。 4.右前侧壁、右侧壁及右后侧壁旁道:分别指三尖环9:30~12:00, 8:30~9:00和6:00~8:30处旁道。 左侧旁道在房室环上的分布 1.左前间隔位于左和右前纤维三角之间主动脉瓣环和二尖瓣环连接处,此处二尖瓣瓣环下无心室肌,多数学者认为该部位无房室旁道。 2.左中间隔与右中间隔对应,此区旁道分布极少。 3.左后间隔指自冠状窦开口至冠状窦口内1.5cm区域。 4.左后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口1.5~3.0cm区域。 5.左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窦口3.0~5.5cm区域。 6.左前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窦口5.5cm以远。 不同位置旁道体表心电图表现 右侧显性旁道 I、aVL导联均为正向δ波,V1导联δ波可呈正向、等电位线或负向,V1导联R/S<1。对确定为右侧旁道者,若V1导联δ波正向则为右侧游离壁旁道,若V1导联δ波为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则为间隔部位旁道。 右前间隔显性旁道 1.V1导联QRS形态呈QS形(个别病例为rS形)。 2.胸前导联R/S移行发生较晚,多发生在V3导联之后。 3. aVF导联δ波正向、QRS电 轴>0。 右中间隔旁道 1.V1导联QRS形态呈QS或rS型,胸前导联R/S移行发生比右前间隔旁道早,一般在V2前后导联。 2.V1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V2导联δ波几乎全部为正向。 3.Ⅰ、Ⅱ、 aVL导联δ波正向。 4.Ⅲ、 aVF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 右后间隔显性旁道 1.V1导联QRS形态呈QS或rS形。 2.胸前导联R/S移行较早,多发生在V1-V2导联。 3.后间隔旁道若V1导联δ波正向和(或)V1导联QRS呈R或Rs型时,多数在左束支阻滞时VA间期延长,属左后间隔旁道。 4.V1导联δ波呈负向或在等电位线者多数在左束支阻滞时无VA间期延长,属右后间隔旁道。 右侧游离壁显性旁道 1.V1导联QRS形态呈rS形。 2.胸前导联R/S移行,偏后间隔旁道移行多发生在V1-V2。而偏前间隔者移行多发生在V2导联之后,多数在 V3 导联R/S<1 , 3.I、aVL导联δ波全部为正向。 右后侧壁显性旁道 1.V1导联δ波直立、呈rS形态。 2.胸前导联R/S移行生在V2导联或V1~V2导联。 3.aVF及Ⅱ导联δ波负向或呈等电位线。 右侧壁显性旁道 1.V1导联波直立、QRS呈rS形态。 2.胸前导联R/S移行比右后侧壁旁道略晚。 3. aVF导联δ波多数位于等电位线,也可呈负向,Ⅱ导联δ波直立。 右前侧壁显性旁道 1.V1导联波直立、QRS呈rS形态。 2.胸前导联R/S移行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