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贵州黔东南苗族食酸饮食文化
浅谈贵州黔东南苗族食酸饮食文化
摘要:酸食是贵州居民饮食的典型代表,在贵州地区非常盛行,形成于贵州苗族人民的传统饮食习俗,受经济、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贵州少数民族居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
关键词:食酸 饮食文化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61-02
人类文化的广阔视野中,饮食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其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又不断变迁,有时甚至其文化的形式超过了本质的本能需要,形成了一整套的饮食文化体系和独具特色的象征意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民族性是其最重要属性之一。饮食文化作为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形成的一套以酸为中心的生产、生活等文化习俗,经过漫长历史过程的发展整合,体现了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统一。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现象,食酸已成为黔东南苗族的名片,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更是流播海外,成为了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的瑰宝,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作者走访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各地苗寨,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入户调查,围绕当地饮食习俗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尝试从民族与饮食习俗,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地域因素,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因素等多重角度,解析贵州黔东南地区的食酸文化现象,为进一步开发酸食文化提供参考。
1 以食酸为核心的当地日常饮食
黔东南苗族饮食嗜酸辣咸,主食为大米,以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间杂荞麦、大麦、燕麦、高粱等。生产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饲养家禽家畜,种植各种蔬菜。副食方面,以调研的台江地区为例,苗民多吃酸辣汤菜,烹调方法多为煮或炒。
传统酸食分为白酸、红酸。红酸中又分酸辣、酸甜和醇酸。白酸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白酸汤和酸菜。在黔东南地区,白酸是历史最长的酸汤之一。相传,苗族由寒冷的西北高原迁徙到云贵高原脚,携带的粮食由于自然发酵而形成了散发清香的酸味,聪明的苗族人则根据原理制成白酸汤。红酸便是在此基础上,加入西红柿、辣椒等熬制而成。该制作方式流传至今,几乎每一家苗人的老屋里都有这样一个发酵酸汤的坛子。目前在旅游市场和西南三省食用最多的是红酸。酸汤煮鱼是黔东南苗家风味名菜,就是用酸汤煮制鲜鲤鱼。坛酸菜有20多种,例如盐酸、糟辣、酸辣等。以各种蔬菜、辣椒、糯米为主料腌制的酸菜,可生吃,也可熟食。贵州苗人善将鱼或肉做成酸鱼或酸肉,据说苗家常以腌酸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家庭的富足情况,只有款待贵客或“诺格刹”、吃新饭等重要的节日才能取来腌制的食物饱食一顿。
2 环境因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黔东南地区地形和地质环境深深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食物的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认为酸食可以散瘀止血解毒杀虫,且有解药、解鱼肉菜毒的功效。黔东南自治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84%,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潮湿温热,降水充沛的湿热气候特征。湿热多雨的气候易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当地居民发现嗜酸不仅能够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而酸水坛、腌菜坛、腌鱼坛、腌肉坛等在黔东南苗族居民家中相当普遍。故苗族人把酸汤当成夏天清凉饮料,以防中暑。
3 地理因素
贵州是结石病的高发区,这与贵州的多岩溶喀斯特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关系。贵州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分布着大量的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不溶于水,但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由于受水的侵蚀作用影响,长期被水冲刷的岩石中有大量的碳酸氢钙溶于水中。该地区的水质含大量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硫酸钙等杂质,水硬度高于其他地方,俗称“硬水”,长期饮用易患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但据统计黔东南地区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并不高,经推测这与食酸的饮食习惯关系密切。酸食不仅具有生津健胃、杀菌助消化的作用,还可中和体内过多的碱性离子,防止酸碱失衡,预防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智慧的苗族人民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用酸食巧妙的避免了结石、泌尿系统等疾病,现这一原理已被当地居民熟知,被广泛应用于生活。
4 五味缺盐因素
中国人历来把味的审美放在菜品制作和质量鉴定的首位,要求“五味调和”,重视爽口、开胃与养身。黔东南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食盐供应全仰外省,且历史上贵州交通经济极不发达,导致盐价昂贵,居住在深山腹地的少数民族只能望盐兴叹。严重缺盐激发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酸味具有生津健胃、增加食欲的功效,故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摸索出了以酸代盐、以酸补盐的烹调艺术。
5 政治经济因素
贵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