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铜川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铜川概况 第一节 市域概况 一、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处于东经108°35′——109°29′,北纬34°48′——35°34′之间,是关于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东和东南与渭南市的蒲城、白水、富平接壤,西和西南与咸阳市的旬邑、淳化、三原毗邻,北部同延安市的黄陵、洛川相连,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左右。 (二)地形地貌 铜川地处鄂尔多斯地台与渭河断陷盆地的过渡地带,属黄土高原南缘的残原区,横跨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650-1700米之间,最高峰庙山1734.2米。地貌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塬广布,梁峁交错,分中高山、低山、塬台和谷地四种地貌类型。 (三)河流水系 铜川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铜川境内的河流分为石川河和洛河两大水系。 石川河水系主要由漆、沮二水组成,市内流域面积2240.8平方公里。石川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赵老峪河等。 洛河为铜川东北部的界河,境内流程35公里,流域面积1648.8平方公里。洛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78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清河、五里镇河、雷原河等。 (四)气候特点 铜川市地处渭北旱原,系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特征基本介于两地之间,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雨量较多,温度偏低,地区差异明显,灾害比较频繁。可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台原温暖半干旱气候区;中、东部残原温和半温润气候区;西北部山地温凉湿润气候区。 铜川光能源丰富,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251.8-127.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45.7-2412.5小时。年平均气温为8.9-12.3℃,极端最低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39.7℃。最大冻土深度38-56厘米。多年平均降水在555.8-709.3毫米之间,白天多东南风,晚间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2-3.1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一)历史沿革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始设铜官县,县治在今王益区王益乡坪村附近,隶属雍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铜官县改为同官县。从隋代至清代,虽然隶属多有改变,但都基本上沿袭了同官县建制。民国35年(1946)7月,同官县改称铜川县。1958年4月5日,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961年8月,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直辖市。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铜川市辖4区1县,即新区、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宜君县,24个镇,19个乡。2002年底全市总人口83.7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3%。在市域总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44万人,占总人口的52%,人口密度216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4.98%。 (三)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发以来,铜川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新区的开发建设,使铜川市成为陕西省的能源、建材、冶金等产业的重工业基地,西安北部的资源新型产业发展的载体。2002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8.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1亿元;第二产业23.26亿元;第三产业21.33亿元;三产比例为8.4:47.8:43.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0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6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731.6万美元。 粮食生产稳定,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总产量达到20.57万吨,油料总产达到9721吨,增长10.1%;苹果总产达到20.7万吨,增长20.3%,优果率达到50%。畜牧业发展较快,全市新增奶牛3689头,累计达到6092头,奶类产量达到6725吨,增长37.5%;肉类总产达到10639吨,增长8.9%。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88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9.6万吨。果、牧、药、菜四大主导产业占整个农业的比重由上年的50%提高到56%。 铜川市在陕西省的地位(2002年) 表一 序号 内容 单位 全省 铜川 占全省的比例(%) 1 年底总人口 万人 3674 83.79 2.3 2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2035.96 48.69 2.4 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5523 5810 高5.1 4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52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