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人∶杜新中
2. 署押印 “ 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 ——周密 花押印始于六朝,盛于元明,方形、长方、异形均有。印文书体各不相同,元代印文还参以蒙古文字。 3. 斋室别号印 唐代有端居室三字印,相传为斋室别号印鼻祖。至宋代文人,皆有斋室别号,并必制印为记。 三、印章的创作 (一)识篆书篆 “ 篆印必先习篆,以求篆体之笔法。得笔法而得字法,则章法随之矣。” ——孔白云 “ 印之所贵者文。若不究心于篆而工意于刀,惑也。盖印人与工匠之所分在乎篆体之不同耳,印人用写,工匠以描。描者,虽非习篆而能得篆之形似;而写则非习之有素无以神其法。治印之于书艺实为第一要义也。” ——叶尔宽 (二)章法 “ 章法者,言其成章也。一印之内,少或一二字,多则十数字,体态既殊,形神各别。要必浑然天成,有遇圆成璧,遇方成珪之妙。” ——吴先声 结 束 语 篆刻是一种艺术门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篆刻学是艺术学科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今天,只是择重从艺术欣赏角度向大家作了一个简要介绍。关于印石及其篆刻工具、刀法、款识(边款)、鈐 印及拓款等等,今天无暇谈及。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资料。只要你象钻研其它专业技能一样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也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谢谢大家! 程邃继起,独张一帜;矫文何之失,得汉印之神。 (三)浙派(丁敬、黄易、奚冈、蒋仁、陈豫钟、陈鸿寿) 徽派盛行之际,西泠丁敬突起,乃夺印坛盟主,成西泠八大家。 印师汉秦,各成一体;挽矫揉妩媚之失,扬前贤诸家之长。 (四)邓石如派(邓石如、包世臣、吴让之、徐三庚) 出入秦汉,自成一家;锋劲刚健,姿态婀娜。 (五)近代赵吴派(赵之谦、吴仓硕) 赵之谦:初出让之,又师汉印,兼及权版,泉布瓦当, 博采众家,融会贯通。 吴仓硕:气魄宏大,天真浑厚,为一时印坛盟主,得 海内外推崇。 * * 主讲人:杜新中,现任本院图书馆馆长,教授。业余好篆刻,家存各类印石近千方,故自号“千石斋主”。 一九八三年春,偶过杭州西湖,入西泠印社,瞻印社先贤方寸之中铁笔神驰,大千世界尽收无遗。遂购石砺刀,学卜辞,习篆书,读印谱,览封泥,博学众家,无师无派,捉笔操刀,治印自娱,不亦乐乎? 数年来篆刻金石四百余方。在《书法》等报刊发表篆刻作品二十余方;参加 “ 全国图书馆系统书画摄影展 ” 印作一幅八方获“ 佳作奖” ,一九九四年国庆节期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篆刻艺术,源自古代印玺。从周秦到明清,以至现代,源远流长,与时俱进,昌盛繁荣。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大千世界,兼收并蓄,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沉淀。 一、篆刻艺术用字 1.甲骨文 (殷墟卜辞文字) 笔法(刀法)多为直画,刚劲有力,章法自由。 杜新中 篆刻 2. 大篆(籀文、金文、钟鼎文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自叙》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故也称为“籀文”。主要见于周宣王以后的青铜器皿和一些石刻之上。 大篆笔法较为圆润,章法渐趋规矩。 (杜新中篆刻) 3.小篆:又称“秦篆”,笔法如筯,也称“玉筯篆”。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书同文”国策,由丞相李斯所创。如泰山石刻、秦权、秦量、秦诏板等,传为李斯篆书。是篆刻主要字形。 4.隶书 汉代开始,隶书逐渐取代篆书,但篆刻仍袭秦篆,而在一些汉代篆文碑刻中,篆书中显现有隶书波捺笔法。唐五代以后直至现代,开始出现有少量隶书印章。 五代官印—朱记 杜新中—寿 5.行草: 主要见于古代花押印玺。六朝人有凤尾书,也称为“花书”,后以之入印,作为个人标识。 明崇祯皇帝花押印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花押印 6.九叠篆 唐代开始以至明清,官印都用铜制作,印文笔画屈曲折叠,相传为程邈所创,又称为“上方大篆”。沙孟海先生考证说:“名曰九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