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探究.docVIP

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探究

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探究   摘 要:秦岭北麓是秦岭山地与西安市的结合处,人文因子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密集区。随着秦岭北麓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基于此,本文提出对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提升,实现“山水秦岭,人文西安”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到河南,横跨三省,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秦岭东西绵延1600公里,南北宽达100至200公里。在陕西境内长约500公里,面积5.79万平方公里,西安境内长166公里,面积5852.67平方公里。秦岭山脉共有主要山峰31座,其中西安境内自西向东包括太白山、四嘴山、东老君岭、秦岭梁、首阳山、静峪脑、光头山、牛背梁、南五台、终南山等17座山峰。秦岭北麓的八百里秦川,是农业文明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随着秦岭北麓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薄弱、区域条块分割、资源整合欠缺、发展模式混乱,现有旅游产品小、散、弱、差等问题已经成为秦岭北麓旅游产业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因此,本文拟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研究以秦岭现有生态、文化与旅游资源为依托构建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一.协同与共生理论 协同理论是20纪70年代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是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协同理论认为,尽管在整个外界环境中各个系统的基本属性不同,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协同理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身内部的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认为任何系统如果缺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本身就会处于孤立或封闭的状态,最终其内部的任何有序结构都将被破坏,呈现出一片死寂的景象。因此,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才能维持其生命,使系统向有序化发展。共生的概念则源于生物学,是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这种共生的观念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其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互惠共生则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一)秦岭北麓自然生态资源 ①水资源:秦岭是嘉陵江、汉江、丹江的源头区,是南水北调中轴线工程的重要水源补给区。秦岭北麓西安境内54条河流中的51条河流均发源于秦岭、骊山丘陵。②森林资源:秦岭西安段森林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的94.59%,西安境内有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③动植物资源:秦岭生物资源丰富,是动、植物区系的过渡地。④地热资源:秦岭拥有温泉210多处,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温泉之乡。⑤矿产资源:秦岭西安段是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之一。 (二)秦岭北麓物质文化资源 区域内历史遗存十分丰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成长和成熟地。秦岭北麓西安段汇集了文物古迹、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层面的人文资源。其中宗教文化资源久负盛名,既是道教的源脉之地,也是汉传佛教六大宗祖庭的聚集地。 (三)秦岭北麓旅游资源 秦岭北麓受构造运动作用,山势雄伟,山峻林茂,谷幽水急,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古迹遍布,名胜遐迩,是中国旅游观光热点。名山有西岳华山、太白山、终南山、太乙山、翠华山、南五台等;名关有潼关、蓝关、牧护关、大散关等;名泉有骊山温泉华清池,东汤峪、西汤峪等;陵墓祠庙有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宝鸡市炎帝陵,长安兴教寺、香积寺、华严寺,户县草堂寺,周至楼观台、仙游寺,宝鸡的文五庙、姜太公庙等;史前遗址有蓝田猿人公王岭、灞桥区半坡遗址等。 三.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共生发展模式 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是一个涉及生态、文化、旅游三大体系内部各个要素以及与外部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不应只是简单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更多的是要考虑到经济、自然、环境、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则应该综合考虑其所涉及的自然、经济、社会要素如何协调发展、如何达到共生双赢。 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应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协同共生的发展模式,协调好生态要素、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更好地和谐发展以实现物质、信息和能量的高效交流。 在秦岭北麓生态保护模式的前提下,将“山―水―城”和谐共生理念融入到自然、经济、社会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