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六章 课程及其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第六章 课程及其改革

课程及其改革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一、课程的基本涵义 (一)对课程的日常理解 三种理解:一是将课程理解为学科;二是将课程理解为教材;三是将课程理解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几点认识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指什么?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忽视儿童的学习与心理活动规律 (二)过于重视各门学科学术性的经典内容,忽视知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没有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四)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与个性 (五)课程结构存在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的倾向,缺乏课程整合 (六)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改变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校课程结构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指什么?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四)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五)新的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及其改革 (一)课程计划与新课程的结构 1、课程计划的概念 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它主要规定教学科目的设置、各科目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学周的编制等问题。 2、课程计划的重要意义 3、课程的结构 (1)学科设置。 (2)学科开设的顺序。 (3)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 ( 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4、新课程的结构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选修课程和技术类课程。(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重视设置符合地方需要的课程。城市普通中学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二)课程标准及新课标的特点 1、课程标准的概念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是衡量和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 它规定学科教材范围的教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结构:一般可分说明、本文两部分。 1、说明部分:简要叙述该学科教学目的任务、编写教材的原则、教学方法的提高和要求等,使教师明确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 2、本文部分:编排全部教材的主要课程、要目或章节,并规定其讲授内容、基本要点和教学时数。 2、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 (1)前言:课程性质,理念,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主导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优先目标) (3)内容标准 (4)实施建议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4、新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评价建议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5)为课程提供了弹性空间。 (三)教材及新课程的教材理念 1、教材的概念 按照课程标准,系统表述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是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地阐述教学内容,是学科课程标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