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绪论全
绪 论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其属性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酸碱理论 十八世纪,分离天然有机物。 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K.W) 酒石+硫酸——酒石酸晶体(1770年,第一篇论文) 柠檬——柠檬酸(1784年) 苹果——苹果酸(1785年) 酸牛奶——乳酸(1780年) 五倍子——五倍子酸(1786)——焦性没食子酸。 其他人的工作: 尿——尿素(1773年) 马尿——马尿酸(1829) 脂肪——胆固醇(1815年) 鸦片——吗啡(1805年) 植物中——生物碱、金鸡钠碱、辛可宁(1820年) 1675年 法国勒梅里(N.Lemery)法国化学家首次提出 有机化合物 1806年 瑞典 贝齐里乌斯(J.Berzelius)首次引用有机化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提出生命力学说 1781年 法国 拉瓦锡(A.Lavoisier) 19世纪中期进入了煤焦油合成时代 20世纪40年代至今 石油和天然气合成时代, 合成了许多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可来源于生物体也可由无机物转化而来。 迄今已知的化合物超过2000万(主要通过人工合成 ),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 在有机分析和合成发展的同时,有机结构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 1857年凯库勒和库帕各自独立提出——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相互结合成碳链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可推出结构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1874年范特霍夫和勒贝尔分别提出了碳的四面体结构,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提出了张力学说,至此,有机结构理论基本建立起来。 20世纪初建立了价键理论。 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量子化学理论:化学键的微观本质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及共振论 20世纪60年代将现代物理方法用到测定分子结构上,确定了许多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糖、蛋白质、氨基酸、胆甾醇、血红素、叶绿素等 有机化学的各分支学科形成 药物化学、香料化学、染料化学、农药化学、环境化学、有机新材料化学……等学科。 190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90项,其中有机化学方面的 化学奖55项,占化学奖61%。 §共价键的形成及其属性 sp3杂化轨道 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相同的4个sp3杂化轨道,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角与4个氢原子键合成CH4分子,H-C-H键角为109.5°。 原子轨道的重叠,形成σ键和π键 1s和1s、1s和2p、2p和2p、3p和3p沿轴向“头对头”重叠,形成σ键 2p和2p相互平行,“肩并肩”重叠,形成π键 在乙炔(CHCH)中, 2个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成C-C σ键,并用另外的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键合,生成的C-C和C-H键在同一直线上,未参与杂化的2个p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π键。 (1)不同杂化方式的轨道形状、s 成分的多寡及不同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是不同的。 着重强调两个问题: (2)? 键与 ? 键的差异: 1、键能较小。 2、键的旋转:以? 键连接的两原子不能自由旋转。 3、键的可极化度:较大。 1、键能较大。 2、键的旋转:以? 键连接的两原子可相对的自由旋转。 3、键的可极化度:较小。 键的性质 1、? 电子云分布在 ? 键所在平面的上下两方,呈块状分布。 2、只有对称面,对称面上的电子云密度最小(=0) 1、? 电子云集中于两原子核的连线上,呈圆柱形分布。 2、 ? 键有一个对称轴,轴上电子云密度最大。 电子云的分布情况 成键轨道对称轴平行,从侧面重叠。 成键轨道沿轴向在直线上相互重叠。 键的形成情况 1、必须与?键共存。 2、仅存在于不饱和键中。 1、可以单独存在。 2、存在于任何共价键中。 存在的情况 ? 键 ? 键 二、共价键的属性 1、键长:以共价键键合的两个原子核间的距离为键长。 2、键角:同一原子上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能:气态时原子A和原子B结合成1molA-B双原子分子(气态)所放出的能量。 4、键的极性和键矩 键矩:极性共价键正或负电荷中心的电荷(q)与两个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d)的乘积叫键矩(u)。 三、诱导效应: 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所引起的,电子云沿键链(包括σ键和π键)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应,或者说是键的极性通过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