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任务2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物理法 ——(1)干热法 ①干热灭菌法 灭菌方法:150~1700C下维持1~2h。 适宜对象:金属制品、清洁玻璃器皿(培养皿、移液管)等。 ②火焰灭菌法 适宜对象:接种环、接种针、棉塞等。 (2)湿热法 ①高压蒸汽灭菌法 原理: 高温高压使蛋白质变性 灭菌方法:0.105MPa,1210C,15-30min 适合对象:培养基 ②间歇灭菌法 灭菌方法: 100℃,蒸煮15~60min 37℃,24h 100℃,蒸煮15~60min 反复三次 适宜对象:含芽孢的微生物 ③高温瞬时灭菌法 灭菌方法:135~140℃,保持5~15s 处理对象:牛奶、饮料。 ④巴氏消毒法 灭菌方法:60~85摄氏度处理15s~30min。 处理对象:牛奶、饮料。 2.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波长在150nm~390nm的电磁辐射波。 一般细菌在紫外线下照射5min即能被杀死,芽孢则需10min。 紫外线波长在265nm~266nm左右者杀菌力最强 核酸对紫外线的吸收高峰在265nm~266nm ,紫外线对核酸有特异性作用。 提问:杀菌机理? (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 干扰DNA复制:诱导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阻止合成。 使空气中的O2变成O3,使H2O氧化生成H2O2,由O3和H2O2发挥杀菌作用。 (2)紫外线的应用 空气消毒 表面消毒 诱变育种 杀菌的光源 254nm的紫外光 缺点——穿透性很弱甚至于不能透过普通玻璃,因此只作为容器的表面杀菌,或无菌室中的空气杀菌。 采用无菌技术的原因 1.体外培养细胞缺乏抗感染能力,防止污染是决定分离培养成功或失败的首要条件。 2.实验者粗心大意,技术操作不规范,即便使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也会导致污染。 一、无菌技术 1.对使用的器具及培养基的灭菌 一、无菌技术 2.接种操作 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也称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 自然界中微生物一般是多种菌种混合生长的。要想研究某一种微生物,必须把混杂的微生物类群分离开,以得到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微生物的纯培养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由一个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也称纯种微生物,其培养过程称之为纯培养。 纯培养物: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待分离的样品?无菌水稀释(1:10,1:100, 1:1000…)?取少许不同稀释液+熔化并 冷至50℃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倾入 灭菌培养皿中?凝固?保温培养?单个 菌落?纯种微生物 2.涂布平板法 稀释后用平板分离细菌单菌落 二 非生物因子 (六)化学因子 化学因子有重金属类、酚类、醇类、酸类、碱类、醛类、氧化剂、卤素及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染料等。 化学物质抑菌或杀菌,主要是造成微生物大分子结构变化,包括损伤细胞壁,使蛋白质变性失活、诱发核酸改变等。 化学物质处于不同浓度时,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 任务2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某些化学杀菌剂的应用 类 型 名称及使用浓度 作 用 机 制 应 用 范 围 重金属盐 0.05~0.1%升汞 2~4%红汞(红药水) 蛋白质变性 非金属物品,器皿 皮肤、粘膜、小创伤 酚类 3~5%石炭酸 2%煤酚皂(来苏儿) 蛋白质变性,损伤细胞膜 地面、家具、器皿 皮肤 醇类 70~75%乙醇 蛋白变性 皮肤、器械 醛类 0.5~10%甲醛 蛋白质变性 物品消毒、接种室熏蒸 氧化剂 0.1%KMnO4 1%~3%过氧化氢 0.1~0.5%过氧乙酸 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变性 芽孢、病毒、真菌 皮肤、尿道、水果蔬菜创伤、溃疡、口腔粘膜皮肤、餐具、器械 卤素及其化合物 0.2~0.5mg/L氯气 10~20%漂白粉 0.5~1%漂白粉 2.5%碘酒 破坏细胞膜、酶、蛋白质 破坏细胞膜、酶、蛋白质 破坏细胞膜、酶、蛋白质 蛋白质变性 饮水、游泳池水 地面、厕所 饮水、空气、体表 皮肤 表面活性剂 0.05~0.1%新洁尔灭 破坏膜及蛋白质 皮肤、黏膜、手术器械 染料 2~4%龙胆紫 蛋白质变性 皮肤、伤口 任务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 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而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为纯培养物。 在通常情况下纯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因此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化出来的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任务提出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了解纯培养的方法,学会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化出来的纯培养技术。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