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塑造這些地形的力量不外乎內營力.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塑造這些地形的力量不外乎內營力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二、崩壞作用 定義:風化物質受重力作用,產生向低處移動的現象,稱為崩壞。崩壞發生與坡度(陡)、水分含量(多)、地震、人為活動有關。 類型 潛移 地滑 土石流 山崩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二、崩壞作用 潛移 特性:極慢,非經常時間不易察覺。 現象:電線桿前傾、樹幹基部彎曲,是潛移發生的證據。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二、崩壞作用 地滑 特性:混和岩屑、土壤的岩體沿層面滑動或移動,俗稱走山。 好發地區:多雨且地層脆弱的地區,如台灣。 圖片說明: 民98年莫拉克風災造成舊高雄縣那瑪夏鄉小林村後方的獻肚山走山,除了堵塞楠梓仙溪外,崩塌的大量土石亦將全村掩埋。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二、崩壞作用 土石流 特性:混合巨石、礫、砂、泥等岩石碎屑的流動體,其發生突然、流動快速、衝擊力強、破壞性大。 發生條件:充足水分、豐富鬆散土石、陡峭坡度。 臺灣因為地質脆弱、地形陡峻、降雨豐富,加上不當開發利用山坡地,近年來土石流災害頻傳。 民93年敏督利颱風帶來豪雨,台中松鶴部落遭受嚴重的土石流災害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二、崩壞作用 山崩 特性:塊體沿斜坡急速崩落,常因塊體間水分增加,降低摩擦力而發生。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三、侵蝕、搬運、堆積 風化、崩壞後的鬆散岩屑,容易受到河水、風、海浪等力量侵蝕,並從一地搬運到另一地堆積。其為不斷進行的過程,不斷地將地表高處削平、低處填高。 不同環境,主要的外營力媒介不同: 濕潤地區:雨水河流的作用力最明顯。 乾燥地帶:風是主角。 海岸地區:波浪、潮汐、海流為主。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實戰練習 風化作用和崩壞作用最大的不同是:  (A)風化盛行於乾燥地區,崩壞盛行於濕潤地區 (B)風化屬內營力,崩壞屬外營力  (C)風化為靜態作用,崩壞為動態作用  (D)風化是化學性,崩壞是物理性。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實戰練習 新聞快報:中國雲南香格里拉在五一假期發生雪崩,多名遊客遭活埋,當地軍警居民均投入救災中……,此一崩壞方式應屬於下圖中哪一類型?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實戰練習 《莊子.眩筴》:「夫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這句話最接近哪一個地理概念?  (A)侵蝕與堆積  (B)風化與崩壞  (C)向量與網格  (D)分解與崩解。 本章結束 第九章 地形作用 授課老師:陳玉瑩 前言 地表高低不平,有山地、高原等各種地形樣貌,是人類活動的舞台。 塑造這些地形的力量不外乎內營力、外營力兩大類。內、外營力共同作用,在不同的岩層構造上,歷經漫長時間,雕塑出多樣的地形。 第一節: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內營力的能量來自地球內部: 地底深處的熱對流作用帶動板塊運動,引起地殼變動或火山活動,產生褶曲、斷層與火山爆發,構成大尺度、原始的地形。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一、褶曲 定義:水平沉積岩層因為擠壓而產生波浪狀彎曲即稱為褶曲。 構造 背斜:岩層向上隆起,兩翼反向傾斜。 向斜:岩層向下凹陷,兩翼相向傾斜。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一、褶曲 褶曲山脈:海底岩層因板塊擠壓、褶曲作用而隆起的山脈即稱為褶曲山脈。 古褶曲山脈:形成於億萬年前,因長期的風化侵蝕,故山勢較低緩,如大興安嶺、阿帕拉契山。 新褶曲山脈:數千萬年以來陸續形成的,因生成時間較短,山勢較崎嶇,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二、斷層 定義: 岩層因擠壓或拉張而斷裂,若斷裂面兩側的岩層發生變位,即稱為斷層。 特性: 地塹:中央部分相對陷落,如東非大裂谷。 地壘:中央部分相對隆起,如天山。 斷層崖:斷裂面產生的高度落差,如清水斷崖。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二、斷層 斷層作用常是板塊擠壓的結果,當板塊擠壓時也常沿著斷層帶釋放能量,進而引發地震,如台灣921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 四川大地震前後的衛星照片對照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有人在說… 2010年地球進入地震活躍期?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實戰練習 下列構造說明何者正確?  (A)甲為向斜 (B)乙為背斜 (C)丙為地壘 (D)丁為方山。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實戰練習 圖為褶曲構造示意圖,請選出向斜構造所在位置: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丙戊。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實戰練習 右圖為世界板塊分布圖,下列哪些地形分布與圖中板塊界線最為吻合?(甲)火山地形;(乙)新褶曲山;(丙)崩壞地形;(丁)石灰岩地形。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第二節: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在內營力形成的最初地形上,外營力進一步作用,不斷改變地表形貌: 外營力的能量來自太陽輻射+重力,以流動的空氣、水為媒介,進行風化、崩壞、侵蝕、搬運、堆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