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传播学考研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传传播学考研笔记

传播: 一、含义: 传播是一切交往的实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它直接表现为社会信息的流动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人的社会化意义建构行为,又是人际间或组织间发生、发展和维持关系的基本机制。 从普遍意义上讲,分为非人类传播和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分为非社会传播和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指人的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则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学所研究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传播,即人的信息流动过程。 ( “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互动关系”说:强调传播的双向性; “信息符号”说:强调传播是以信息符号为中介的活动;“目的、刺激反应”说:强调传播的目的性。) 二、类型: (一)内向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也称自我传播、人内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主我(I)和客我(me)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主体和信息客体是同一个人。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1、内向传播的形式: 正常形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感情 异常形式:入睡状态和做梦、催眠、酒精中毒和毒品服务、高峰体验和沉思状态 2、自我、自我互动: 主我:意愿和行为的主体;客我: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代表,社会化的自我。 人内传播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即米德所说的“有意义的象征符”。 布鲁默指出,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社会互动的内在化,在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会出现他人和社会期待,而个人会以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进行能动的解读、选择、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加以组合,然后创造出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意义和行为。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 (二)人际传播(personal-communication):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的非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话、书信等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1、人际传播的动机: 认识自我的需要;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控制周围环境;情感沟通需求 2、人际传播的特点 (1)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作中介物,可以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 (2)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 (3)保密性强:因为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控制; (4)反馈迅速:直接交流的情况下,传受双方都容易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交流; (5)速度可以控制:随传受双方的需要而进行变更。 不足--覆盖面窄、易走形、多数留于记忆 3、自我表露是人际传播的基础。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产生于信息交流之中,是人们与他人的交流活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自我”的基础是个人的自我定义或对自身身份的潜在指定,这种指定是通过他人对自身的行为所作出的反映而表现或暗示出来的。 自我表露有助于人的自我认识,是人们进行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并且促进我们对他人的了解,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群体传播: 1、群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为: 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主要是指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伙等,亦称首属群体、基本群体。 他指出: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这些群体是人们的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初级群体的特征主要是:面对面的互动;②有限定的群体规模,通常是小型群体。以保证彼此能够有足够机会接触和交往。③不能完全替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④靠习俗伦理维持的群体控制。 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一般说来,次级群体规模比初级群体要大,成员较多,有些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次级群体既是个人步人社会所必须加人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 【参照群体:指个人用作某种参照对象来评价自身、他人或社会事件的标准的群体。 194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H.海曼首先采用这一术语。 参照群体主要执行两种基本功能: 规范功能:参照群体对个人施加压力,推动个人按照群体规范行动。 比较功能:借助于比较功能,个人对自己、别人、社会事件进行比较、评价。 参照群体的规范可以成为个人的社会目标,成为个人的自我评价、对社会生活现象评价和世界观形成的基本标准,在个人的社会化以及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能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推动社会事业发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