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选】作为审美的_人性的及当下话语参与的文学史写_省略_读章培恒_骆玉明_中国文学史新.pdf

【精选】作为审美的_人性的及当下话语参与的文学史写_省略_读章培恒_骆玉明_中国文学史新.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作为审美的_人性的及当下话语参与的文学史写_省略_读章培恒_骆玉明_中国文学史新

( ) 2008 年 11 月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v . 2008  第 15 卷第 6 期 J ournal of Shanghai U niver sit y ( Social Sciences) Vol . 15  No . 6   作为审美的、人性的及当下 话语参与的文学史写作 ( ) ———读章培恒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 增订本 》 1 2 查  屏  球 ,  苗  田 ( 1. 复旦大学  中文系 ,上海 200433 ;2 . 上海大学  文学院 ,上海 200444) ( )   摘要 : 章培恒 、骆玉明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 增订本 》汲取了近代人文思潮中的文学史观以及 现代精神分析 、文本批评和接受美学的成果 ,重视经典的解读 ,微观实证与宏观结论相结合 ,将文学史的审视与 人性精神史的考察融汇一体 ,使文学史的写作既是对精神历史审美形态的严肃解读 ,又是对当下精神与审美话 语的积极介入 ,体现了人文学者的求实学风与现实关怀精神 ,对于推进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现代化 、提升文学史研 究的思想性都有启发意义 。 ( )   关键词 : 《中国文学史新著 增订本 》;经典意识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 I10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008) 一 、人性与文学性的互渗对文学史写作的积极意义 中国古代是一个高度文学化的社会 ,无论湛思的哲人 、牧民的官长 、疗病的医生 ,抑或炼丹的道士 、向 ( 佛的僧人 、讲唱的艺人乃至“引车卖浆者流”,文学都是渗融于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同时 , 中华民族 这 ) 里主要指汉族 也是一个高度历史化的民族 ,历史在统治阶层与民间都有着无可匹敌的话语地位 。在这样 的一个知识空间里 ,文学史的发达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 ,有丰富的矿藏 ,并不一定产生发达的冶 炼体系 ———几千年的文学主要是创作或鉴赏 ,或者被视为作者的修养 、才华或身分的标志 ,却没有系统的 文学史研究便是证明。文学史的写作在中国来说是晚近的事情 。吴世昌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一篇文章中 说 :“文学史一类的书 ,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我以为可以不必作 。读文学 ,根本就应当浸到作品的本身里 [ 1] ( 去 。” 吴先生这里所说的 ,其实是文学如何发生效用的问题 ,而不是文学史的学科问题 。文学史 严格地 ) 说 ,应该是“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特殊理由”,在于它的科学化道路 。当我们不得不因应西方的强势入侵 , 揣着自卑去仿照西方科学主义思维重新划分知识世界和构建现代的知识中国时 ,文学史才作为教育现代 化 、知识科学化的产物而出现 。因为中国文化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文学沉积 ,所以虽然新面貌的文学史研究 在我们国家开始得很晚 ,其发展速度却很快 ,规模也十分可观 。自上世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