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_兼谈安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docx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_兼谈安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_兼谈安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第 24 卷 第 6 期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Vol. 24No.6关于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兼谈安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曾中秋(安康学院 政治与历史系,陕西 安康 725000)摘 要: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农业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安康乡村 生态旅游发展状况,从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保护、旅游产品的科学开发等方面探讨了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 展问题。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人文生态;自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0092 (2012) 06 - 0041 - 04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已经发展到以各种不同类型、主题与个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载体,以 “乡村”体验和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的新型旅游形式。 乡村生态旅游不仅是对生活形态的感受,更是对地 域文化差异性的文化体验以及对相应的文化溯源感 受的追寻。只有注重区域原生态核心价值的传承和 开发,坚持差异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才能走上可 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 益三者的有机结合。一、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及其生态属性(一) 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生态旅游 (ecotourism) 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 盟 (IUCN) 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 (Cebal- las-lascyrain) 于 1983 年首次提出的。它是以吸收 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 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 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的 旅 游 活 动 。 按 照 “ 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OCED) 的定义,“乡村旅游是发生在农村地域上 的旅游活动,农村特色、乡土风俗、田园风光是农 村乡村旅游的核心和独一无二的卖点”[1]。我国学 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其具有地方特色 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通过增加当地群众的经 济效益,积极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完整性的保 护,以及通过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来促进整个旅游业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以上定义单纯地从人的生活体验和旅游 角度阐述,无疑弱化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属性,即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任何旅游产品或旅 游方式,均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正是文化的特有 属性,才构成了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并为旅游提供 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相对城市多样化的文化形式 而言,乡村游更是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属性。(二) 乡村旅游概念的生态属性乡村生态旅游的传统文化属性就是其所具有的 原始生态属性。所谓生态属性,即乡村中相对保持 较原始的民风民俗、历史古迹、人文典故、生活习 惯等历史人文方面的遗风遗俗和宜人的乡村风貌、 田园风光等自然美景,它包含历史人文和自然和谐 两方面因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城市生活所不具备 的生态美。相对城市而言,乡村旅游的生态属性无 疑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效结合,这一结合所 表现出的美学价值和城市生活的美学价值是截然不 同的,而这也正是乡村生态旅游对城市居民有着强 大吸引力的原因。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为乡 村生态旅游做如下定义:乡村旅游是相对城市生活 而言的一种文化活动,它从文化的差异性出发,让 城市人体验农村自然、人文生态价值,并把自然生 态环境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生态有效结合起来,形成 一种生态文化审美追求的新型旅游形式。收稿日期:2012- 09- 07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安康生态型旅游村发展模式研究” (2010JK002)作者简介:曾中秋,女,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哲学研究。41二、人文生态的传承保护是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 地域原生态文化是乡村生态旅游的核心 价值其实,城市人印象中最初的乡村旅游就是郊 游,当郊游的感官体验转化成文化体验时,也就开 始了现代意义的乡村旅游。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时 下流行的“农家乐”,就文化构成而言,它属于狭 隘乡村旅游范畴,只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而已, 并不是乡村旅游概念的全部。现在很多研究者,在 谈论乡村旅游发展时,多将目光局限在“农家乐” 方面,从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来看,这一认识无疑 会弱化乡村旅游良性和持续的发展。任何文化形态都是相关地域人文历史延续的真 实反映。从历史传承的角度看,乡村旅游所表现出 来的区域原生态文化实质就是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农 耕文化生态理念的延伸。中国的农耕文明史,归根 结底就是一部农业文明发展史,几千年来的发展,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耕文化。我国的传统价值 观也是基于农耕文化产生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